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高血压防治2010年新视点!

更新时间:2010-09-23 13:25:54

  新视点1

  一种先锋的治疗理念

  联合用药需考虑便于患者实践

  ■事件回顾:联合用药新模式旨在改变高血压患者漏服药、简化用药现象

  ■特邀解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诸俊仁 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继光 教授

  根据2009年最新公布的中国高血压控制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即使在我国三甲医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血压达标率也仅为三成。众所周知,血压越早达标,对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的保护越有益,从而越有利于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因此,近年来高血压防治战线前移已成为众多专家的共识。

  那么,血压达标率为何难过关?目前中国高血压患者正面临哪些降压“路障”呢?对此,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诸俊仁教授指出了4大血压达标“路障”,分别是药物降压效果、患者依从性、药物耐受性,以及简化服药。比如,很多高血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常需要用一种以上的药物,因此会出现漏服药、简化用药等现象。这些用药上的陋习不利于长期有效地控制高血压。

  如何让高血压的“联合用药”更便于患者实践?单片复方无疑是一个可行的方案。近日,又一全新单片复方制剂的用药模式问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继光教授指出,全球首个缬沙坦/氨氯地平结合了两种抗高血压药物。其中,氨氯地平可预防脑中风,并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而缬沙坦则在预防心衰、逆转心室肥厚、保护肾功能等方面具有优势。与自由联合用药相比,单片复方制剂从治疗的便利性、患者用药的依从性、耐受性等方面来看,都优于两种或多种单药同时服用。

  新视点2

  一部全新的预防指南

  当务之急是切断卒中复发根源

  ■事件回顾:《2010中国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出台

  ■特邀解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 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张苏明 教授

  “在第一次卒中急性发作时,就应该对下一次的复发存在预见性。最好的方法是及早进行有效干预。”日前,在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的指导下,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指南协作组颁布了《2010中国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文中开头的这句话就是与会专家的一致呼吁。

  众所周知,卒中再次复发后的死亡率和残疾率往往要比第一次更为严重,其中更有25%的比例人群因再次卒中而导致死亡。要想彻底切断卒中复发的根源,就应做好长期的抗争准备。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张苏明教授在《指南》发布研讨会上指出,帮助不同类型的卒中患者有效地做好二级预防已成为一个新的热点。为了帮助医生对病人做到更好的个体化治疗和防止复发意见,此次指南中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正是分层治疗。即按照卒中复发危险度的高低将病人分为低危、高危、极高危三个等级,再针对不同复发风险的患者制订不同的治疗方案。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会将卒中的急性期与二级预防期分开,这使得两者之间的治疗缺乏一定的衔接。对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指出,在卒中急性发作时就不能忘记二级预防。也就是说在本次卒中治疗的同时,就应该对下一次卒中的复发进行有效的干预,即二级预防。如此才能更有效地预防包括卒中在内的下一次缺血性事件再发,降低患者的致残率。科学的二级预防措包括管理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之外,以及抗血小板治疗。尤其对于高危患者应长期给予氯吡格雷类的抗血小板药物,做到直接针对血栓形成过程的控制。专家呼吁,卒中患者一定要做好长期抗争的准备。因为二级预防措施的干预时间越长,控制的效果就越好。

  新视点3

  一个意外的调查结果

  慢病控制应当全社会动员

  ■事件回顾:最新调查显示医生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全国普查结果

  ■特邀解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胡大一教授

  近日,由中国医师协会立项,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家委员会主办,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承办的“关爱医生,相约健康行”——中国医师高血压患病及诊治调研项目已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启动。该项目旨在提高中国医师自我健康管理意识。

  从先前的数项小规模调查中我们惊讶地发现,我国医务工作者的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全国高血压普查的结果,且呈一定的上升趋势。这种状况与医务工作者常年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精神高度紧张,生活作息规律性差有着密切关系。由此也反映出医生虽然是最了解医学知识的人,但却同样缺乏对自我健康的管理。此次调查研究正是希望通过治疗指导和随访,增强各科医生对高血压的认知,从而提高中国医师高血压的治疗率和控制率。

  虽然这是一项面向医生的高血压调研,其背后却折射出全国高血压管理的现状。从而以点带面地提高全国高血压患者参与疾病自我管理的依从性。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胡大一教授说到,慢性病的控制始终是一个社会动员的过程,因此最值得也最应该先发动的群体就是医生自己。只有亲自感受过这一系列的调研,才能更直观地加强医生的健康责任感。

  从另一方面来说,作为人民健康的卫士,医务工作者也有必要在关注患者健康的同时,关心自身的健康管理。据悉,这项调研将计划在全国50余家医院开展,针对近万名内外科医师的高血压筛查及随访管理跟踪调研。通过最终出具的相关调研分析报告,帮助医生认识自身健康状况,提供指导意见。

  新视点4

  一把特制的选药标尺

  仅仅血压达标还不够

  ■事件回顾:临床现状反映高血压患者选药时应考虑兼顾心血管的全面保护

  ■特邀解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戚文航教授

  在长期与高血压“战斗”的过程中,降压治疗已经成为高血压患者赢得胜利的有力武器。然而,患者千万不可因此而麻痹大意。因为冠心病和糖尿病这两大最危险的心血管杀手正伺机而动,誓要跟随高血压一起来摧毁人们的健康长城。单一“敌人”变成了多重“敌人”,大大增加了患者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甚至死亡的可能性。

  在近期举办的高血压专题研讨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戚文航教授指出,在良好控制血压的同时,患者还要兼顾心血管的整体保护,使用一把更精准、更严格的选药标尺。心血管保护指保护血管系统,即心脏和其他脏器免遭损伤,从而避免后续的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肌梗死、脑卒中、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肾功能衰竭。尤其是高危的高血压患者,尤其需要注意牢牢看住冠心病和糖尿病这两大“杀手”。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一种缺血性心脏病。可怕的是,它与高血压互为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60%-70%的冠心病患者伴有高血压,而高血压患者又常常伴发冠心病。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会表现为胸痛、胸闷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突然死亡,因此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就更应警惕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对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戚文航教授表示,控制血压是高血压患者的基础治疗。但对于高血压同时伴有冠心病的患者来说,危险因素控制得越好,才越不容易出现心血管事件。因此这些高危患者不仅要血压达标,更需要防范危险因素的侵袭,全面保护心血管,减少疾病的致残致死风险。

  另一引发心血管事件的高危疾病是2型糖尿病。它使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加 2-4倍。而高血压为糖尿病常见的伴发病之一。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将会加速心血管病、脑卒中、肾病及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明显增加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因此,对于高血压伴糖尿病的患者来说,降压同时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成为一个急迫的任务。

  在临床上常规降压的各种“武器”中,已有研究揭示了ARB(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类药物具有一定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其中替米沙坦获得了美国和欧盟批准的全面心血管保护的新适应症,即替米沙坦可用于冠心病、糖尿病、卒中及外周动脉疾病等高危患者,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实习编辑:李杏)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