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近亲结婚 胎儿不领情

更新时间:2010-09-23 14:07:25

  长久以来,我国一直有近亲结婚的旧习俗,认为这是"亲上加亲,不断亲缘"。直到现在,我国一些偏僻的地区仍存在着这种陋习。其实近亲结婚所带来的危害是相当大的,主要是增加了下一代遗传性疾病发生的机会。

  为什么近亲结婚者的后代中遗传病的发病率会大大提高呢?原来,在人类上、下代之间是靠生殖细胞进行遗传活动的,生殖细胞的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带有遗传信息的基因。遗传病既然能够遗传,患者的后代往往也有致病基因,但是,并不是所有携带致病基因的人都表现出有遗传病。因为任何人的基因都是来自父母双方,如果父母双方传给子女的基因一方是正常的显性基因,另一方是不正常的隐性基因,那么,子女就不会得遗传病。如果父母双方传给子女的基因中都有隐性致病基因,那么,子女肯定要得遗传病。血缘关系越近的人,遗传基因越相似,婚后所生子女得遗传病的可能性就越大。每一个正常人都有可能携带几个病态基因而不表现出来,成为"隐性遗传病携带者"。

  近亲结婚者,由于他们的基因来自同一祖先,双方有好多基因是相同的,其子女就很容易从父母得到相同的病态基因,两个相同致病基因结合在一起,就会将父母隐性遗传病外显出来成为显性,因而发生遗传病。如果一个携带有遗传病基因的正常人和非相同血缘的人结合(携带同一遗传病基因的机会很小),那么他们的子代得遗传病的机会就减少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在亲兄妹之间的致病基因有1/2是相同的;在表兄妹之间有1/8是相同的。在自然人群中,致病基因携带者的出现率为1%~1‰。假定为1%的话,非近亲婚配中两个相同致病基因携带者相遇的可能性是1%×1%=0.01%;如表兄妹之间结婚,由于他们之间的致病基因有1/8可能相同,所以表兄妹之间两个相同致病基因相遇的可能性是1/100×1/8=1/800。例如有一种能产生严重智力不全的"半乳糖血症",这种病的致病基因携带者每150人中仅有一人,所以非近亲结婚时,两个致病基因相遇的可能性为1/150×1/150=1/22500,如果是表兄妹结婚,因表兄妹之间有1/8的基因相同,患病机会就变成1/150×1/8=1/1200,其发病率增加了近18倍!

  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非近亲结婚者的后代就不会有遗传病,也不是近亲结婚者的后代就一定会产生遗传病。大家知道,非近亲结婚者的后代中也会产生一定数量的遗传病息者,而近亲结婚者的后代中也有好多人并没有什么遗传病。但两者发生遗传性疾病的数量多少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大量的统计数字表明,近亲结婚者的子女,其遗传病发生率大大高于非近亲结婚的,例如常见的兔唇,在非近亲结婚者的子女中发生率为万分之十六,而在近亲结婚者的子女中则高达万分之四百。再如白化症,在非近亲结婚者的子女中发生率仅为四万分之一,而在表兄妹结婚的后代中则高达三千分之一,后者为前者的13.3倍。统计数据表明,近亲结婚不仅增加后代遗传病发病率、流产率和早夭率,对子女的身体素质和智力发育也有明显的不良影响。近亲结婚后他们的下一代儿童死亡率比非近亲结婚的高出3倍,近亲结婚的后代遗传性疾病的发病率比非近亲结婚的后代高出150倍。如达尔文和表姐埃玛·韦吉伍德婚后生了十个孩子,其中三个小小的年纪就夭折了,其余七个孩子活下来了,但都程度不同的患有精神病,且有三个终生不育。由此可见,近亲结婚的危害有多大。因此,应该禁止近亲结婚。

  那么,怎样才能算是近亲呢?近亲是指直系亲(父母与子女,祖父母与孙子女,外祖父母与外孙子女等)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舅、姨、姑、叔等)。所谓禁止近亲结婚,就是禁止父与女、母与子、祖父母与孙子女、兄妹、姐弟、堂表兄妹以及叔侄女等建立婚姻关系,因为他们都属近亲。

  近亲结婚有害于后代,我们的祖先早就注意到了。在春秋战国时代的典籍中就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说法。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表兄妹或表姐弟,在法律上是不允许结婚的。即使已经成婚的,在考虑怀孕之前应该进行遗传咨询。出生后的孩子应加强随访,定期检查。如果第一个孩子生后患遗传性疾病,是不是生第二胎应去医院进行遗传咨询。如果抱着侥幸的心理,冒风险再生一个,至少可以说再生一个其遗传性疾病的发生率远远比一般人群要高。

  避免近亲结婚,可以有效地控制遗传性疾病的发生率,同时也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人口质量的重要措施,已被法律明确规定,应当坚决执行。

(实习编辑:黄秀杰)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