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肠易激综合征

更新时间:2010-09-23 14:27:04

肠易激综合征是十分常见的胃肠功能性疾病,以肠道运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如慢性排便异常和腹痛。

  肠易激综合征是十分常见的胃肠功能性疾病,以肠道运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如慢性排便异常和腹痛。该病发病率较高,在一般人群中约20%~30%有该综合征的症状,但到医院求诊者仅占其中的1/4。男女之比约为2 :1,以学生、干部等脑力劳动者发病率较高,其中20~40岁的青壮年居多,中年以后患病率逐渐降低。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和症状恶化大多与心理社会因素相关,提示精神因素参与该病的发病过程。

  症 状

  该症呈慢性过程,常反复发作,持续时间长短不一,症状时轻时重,一般情况尚好。常在情绪波动、精神紧张等情况下出现以下症状。

  腹痛症状以腹痛最为常见,多位于左下腹,呈胀痛或痉挛痛,往往在排便前加剧,排便后减轻或缓解。

  腹泻一般每日3~5次,大多集中在上午,很少在夜晚有大便。少数严重发作期可达十余次。大便多呈稀糊状,也可为成形软便或稀水样。多带有黏液,部分患者粪质少而黏液量很多,但绝无脓便。部分患者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

  便秘排便困难,粪便干结、量少,呈羊粪状或细杆状,表面可附黏液。

  其他消化道症状少数患者也可出现腹胀、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及食欲减退等消化不良症状。

  全身症状病人可伴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如焦虑、紧张、失眠及头晕等。

  临床上根据其症状可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混合型。

  体 征

  体检常缺乏阳性体征,有时仅在左下腹有轻度压痛,或可扪及条索状肠段。肛门指检可发现肛门括约肌张力增加,直肠感觉过敏,这些是肠易激综合征最具特征性的体征。

  诊 断

  在诊断本综合征时,一定要做有关检查,如血常规和血沉应在正常范围;粪便常规除偶有黏液外,无其他异常发现,还应检查有无寄生虫,粪便培养也应阴性,大便隐血阴性。X线检查:全消化道钡餐造影或钡剂灌肠检查,一般无特殊异常发现,偶可出现肠腔变细、结肠袋增加、加深,但黏膜形态正常,对诊断本病有参考价值。结肠镜检查常无异常发现。如有条件可作结肠功能检查,如结肠测压和肌电活动测定,常有异常发现,有助诊断。尚须排除甲亢、有时糖尿病也可并发肠功能紊乱,其他内分泌腺瘤病也可出现腹泻。总之,在确诊本病时,一定要排除器质性疾病,应作相关检查排除之。

  我国有该病的诊断标准,亦称中国成都标准,已沿用十余年,认为基本适合我国国情,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具体内容:①腹痛、腹胀、腹泻及便秘等为主诉,同时伴有神经官能症;②一般情况良好,无消瘦和发热,体检时仅发现腹部压痛;③多次大便常规及培养(至少3次)均阴性,大便隐血阴性;④X线钡剂灌肠检查无阳性发现或结肠呈激惹征象;⑤结肠镜检查无结肠黏膜及组织学异常;⑥血、尿常规及血沉正常;⑦无痢疾、血吸虫等寄生虫病史。

  治 疗

  心理治疗十分重要,进行宣教使患者消除疑虑,必须强调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良性功能障碍,不会发展或演变为其他疾病,使病人安定情绪、放松心情,避免应激因素,生活规律。心理治疗确能减轻症状。

  药物治疗:①腹泻型:首选得舒特为一种选择性胃肠道平滑肌钙离子拮抗剂,较非选择性钙通道拮抗剂如硝苯地平、维拉帕米的副作用少,用法一片50毫克,一日3次。该病患者常伴有肠道菌群失调,治以微生物制剂亦常奏效,常用的有培菲康、丽珠肠乐、米雅BM和整肠生等,可任选一种,每次2~3粒,一日3次。有时一种无效,换一种就有效了。如有效后,不要即刻停服,应逐渐减少剂量,直到最小有效剂量维持之,长期服用无不良反应。极少数腹泻顽固,服用上药无效,可适量应用复方苯乙哌啶或易蒙停等抗肠蠕动药,但不宜长期服用。②便秘型:可酌情应用通便药,选用纤维素制剂或软水胶体制剂为好,常用的有通泰胶囊、金谷纤维王、福松、乳果糖等;促胃肠动力药如西沙必利或莫沙必利也可单独应用或与上药联合应用。最近上市的替加色罗(泽马可)对本型有较好疗效,6毫克,早晚各1次,饭前服用。如腹痛明显可选用斯巴敏或斯莫钠。③混合型:视不同病情选用上药。④对于上述治疗无效而症状仍持续又伴有心理障碍症状的患者,可选用调整心理的药物。

(以上内容仅授权39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实习编辑:朱文斌)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