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不可忽视的缺血性肠炎

更新时间:2010-09-23 15:26:57

缺血性肠炎是肠系膜血管本身病变或肠系膜血流灌注不足,引起肠壁缺血又并发了细菌感染。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老年人发病最多,91%为70岁以上的老年人。以往对本病缺乏认识,常被诊为“炎症性肠病”。美国一份报告称,在50岁以上第一次出现结肠炎症的患者中,有3/4后来被证实为缺血性肠炎。我国报告竟有10%~80%的病例实际不是“炎症性肠病”,而应该诊断为缺血性肠炎。

  最近到一家医院会诊,见一位78岁老太太,因关节疼痛,行动不便,长期吃止痛药,结果肠胃不适,出现贫血。这次住院前两天大便发黑,最严重一次解完大便后晕倒在厕所。检查血压偏低,70/50毫米汞柱。考虑出血原因与长期服用止痛药引起胃黏膜损伤有关;入院时循环障碍,血压低,呈休克状态,与失血相关。于是积极止血,并输入3 600毫升血,同时采取输液、纠正酸中毒和电介质紊乱、升压等急救措施,血压渐趋稳定。但第三天突然发生剧烈腹痛,便血次数增加,从黑便到暗红、鲜红,由数次到无数次,最后从肛门不断流出鲜血和肠黏膜。输5 600毫升血和两次血小板均未奏效,病人最终死亡。

  病例讨论时,医院大夫问我,这位病人抢救积极,措施妥当,输血量和血小板都比以往病人多,为何未奏效?我回答说:她又添病了。不仅是上消化道出血,而且因高龄动脉硬化,出血性休克后引起缺血性肠炎。这是一种危急重症,死亡率高。当老年人无明显原因或腹部手术后,突然发生左侧腹部剧痛,痉挛性加重,持续数小时或数天,排出鲜红色便或暗红色便,应想到本病的可能。

  缺血性肠炎是肠系膜血管本身病变或肠系膜血流灌注不足,引起肠壁缺血又并发了细菌感染。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老年人发病最多,91%为70岁以上的老年人。以往对本病缺乏认识,常被诊为“炎症性肠病”。美国一份报告称,在50岁以上第一次出现结肠炎症的患者中,有3/4后来被证实为缺血性肠炎。我国报告竟有10%~80%的病例实际不是“炎症性肠病”,而应该诊断为缺血性肠炎。随着我国老年人口增加,本病的发病率有所增加。故对此应提高认识,力争早诊断、早治疗,以免患者死亡。

  为什么本症这么危重?因为这些病人多有动脉硬化、血管炎,原发或继发动、静脉栓塞,心肌梗死、风心病史。在已发生病变的血管内,由于血栓形成或栓塞,发生血管闭塞。更常见的是在发生心源性、感染性、失血性休克,或心衰和尿毒症时,引起血管灌注不足,导致缺血性小肠结肠炎、局限性缺血性结肠炎及坏疸性结肠炎(又称急性结肠梗塞)。不论是血管闭塞还是血管内血液灌注不足(非闭塞),都可引起严重的肠壁缺血、缺氧、坏死。当黏膜下血管发生广泛的凝血时,可发生腹泻、血便、腹痛。进一步发展波及肌层与浆膜层时,可并发肠穿孔、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对非血管闭塞性的缺血性肠炎,主张保守治疗,输液、纠正酸中毒、止血、抗感染、抗休克、治心衰和抗心律紊乱。但尽管积极治疗,仍难以阻挡疾病迅速发展。一旦出现肠穿孔、肠坏死及腹膜炎时,需立即手术治疗。然而有时无论手术还是保守疗法,都难以获得理想疗效,毕竟现代医学不是万能的。

(以上内容仅授权39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实习编辑:朱文斌)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