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如何正确认识蛋白尿

更新时间:2010-09-23 21:32:46

  蛋白尿是肾病患者不容忽视的症状之一。究竟什么是蛋白尿?为何蛋白尿屡消不止?如何才能使蛋白尿彻底消除呢?针对这些问题,下面我总结了一些蛋白尿知识,跟大家共享。

  一、西医如何解释蛋白尿

  什么是蛋白尿?这个问题是很多肾病患者都会提到的。那么究竟什么是蛋白尿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解释。 尿中如有蛋白,可以通过酸化尿液加热后变混浊而检出,被称为蛋白尿。人体肾脏就象一个滤器,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就好象布满网眼的筛子。正常情况下,网眼只可以筛过小分子蛋白质,其中98%在肾小管被吸收回体内,剩余的蛋白质与肾小管及其它尿路上皮细胞分泌的少量粘蛋白一起排出,所以正常人尿中含有少量蛋白质,24小时尿中含量约为40~80毫克,最多不超过150毫克。由于量少,常规定性检测为阴性,故临床上习惯称正常尿无蛋白质。如果超过正常尿蛋白质的上限(即大于150毫克/日)时,用常规定性检查可测出来就称为蛋白尿。

  二、中医如何认识蛋白尿?

  在西医上,蛋白尿是肾炎、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中医认为蛋白尿的发生与"外邪侵袭,脾肾亏损"有着密切的关系。外邪侵袭,可酿湿生热,蕴结下焦、清浊不分。则尿中出现蛋白。此外,风寒所致的反复感冒,风热而引起的咽痛、乳蛾肿大、烂喉痧及猩红热,湿热而致的各种皮肤感染,均可产生蛋白尿。脾肾亏损也极易产生蛋白尿。中医认为:”脾能运化水谷精微”,脾主升清的布散,机体精微物质的化生与敷布主要依赖脾,脾虚气陷,因此蛋白尿的产生机理与脾气亏虚,升清摄精无权密切相关。临床还常常观察到肾炎、肾病患者的蛋白尿与肾气虚有关,由于肾虚封藏失职,固精无权,则精微物质流失于外而致蛋白尿。

  三、了解蛋白尿如何分类

  引起蛋白尿的原因很多,临床可区分为良性蛋白尿(即暂时性蛋白尿、姿势性蛋白尿),和病理性蛋白尿(持续性蛋白尿)。

  (1)暂时性蛋白尿:当病人有脱水,发烧,天气太冷,激烈运动,服用止痛药,或高热,急性疾病,怀孕,高血压等情况下,即可能出现短暂性的蛋白尿。

  (2)姿势性蛋白尿:与病人身体的位置改变有着密切的关系。姿势性蛋白尿常在年轻人身上发现。一般病人在早上的小便缺乏蛋白质,但经过长时间活动、走路、剧烈运动、站立后、或前屈,蛋白尿便会出现,当病人平躺时测量,就会消失。一般,小于三十岁的患者,尿蛋白每天小于2克,而Ccr(肌酸酐清除率)正常,只要定期量血压并每年追踪即可;若大于三十岁,则需定期量血压,每六个月检查尿液及肾功能。

  (3)间歇性蛋白尿:反复感染的膀胱炎,肾盂肾炎,会出现尿蛋白,一旦感染受到控制,蛋白尿就会消失;而高血压,心衰竭等疾病会随病情的好坏而出现间歇性尿蛋。

  (4)持续性(病理性)蛋白尿:通常当肾丝球或肾小管发生不可逆的破坏时,就会有持续性的蛋白尿。肾小球疾病是最常见的病理性蛋白尿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a.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包括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

  b.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由身体其它疾病所引起的肾小球疾病,便称为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例如红斑性狼疮、硬皮病所引起的肾病。

  四、蛋白尿出现在哪些疾病中?

  蛋白尿有很多种,因很多种肾病引起,因而出现在肾脏的不同部位,下面来具体了解一下蛋白尿出现于那些情况下。

  蛋白尿指尿蛋白定性检查呈阳性者。正常人尿中蛋白定性为阴性或极微,24小时尿的蛋白含量小于150mg,按发病机理蛋白尿可见于下列情况:①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②肾小管性蛋白尿:在肾小管功能缺陷时,虽然从肾小球滤出的蛋白质数量没增加,但肾小管重吸收能力降低,尿中蛋白质超过正常。③溢出性蛋白尿:又称肾前性蛋白尿,主要为血中异常蛋白质增多,如免疫球蛋白的轻链或血红蛋白含量增加。④分泌性蛋白尿:肾组织本身分泌含蛋白的物质进入尿中,正常情况下,肾小管可分泌少量蛋白,如在间质性肾炎、肿瘤、IgA肾病时,分泌蛋白增多,引起蛋白尿。⑤组织性蛋白尿:正常人尿中存在极小量的可溶性组织分解产物,此类物质属于低分子量蛋白质和肽类。肝坏死时,尿中含肝的特异性抗原,X线照射可引起尿中糖蛋白增多、心肌及骨骼肌受损时可查到尿中肌红蛋白。

(实习编辑:陈莹)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