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降糖路上的“吉祥三宝”

更新时间:2010-09-24 18:30:07

我国人民的膳食向来以谷类食物为主,并辅以蔬菜果类,所以本无膳食纤维缺乏之虞。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动物性食物所占比例大为增加。一些大城市居民膳食脂肪的产热比例,已由几十年前的20%~25%,增加至目前的40%~45%,而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却明显降低。由此导致一些所谓“现代文明病”,如肥胖症、糖尿病、血脂紊乱等,以及一些与膳食纤维过少有关的疾病,如肠癌、便秘、肠道憩室病等发病率日渐增高。

  水——有效稀释血糖

  糖尿病患者要多饮水

  水,对于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水可以溶解多种营养物质,使其易于吸收利用;水可以稀释血糖;水可以稀释血黏稠度;水可使含氮废物排出;水有助于排便;水可以“清洗”泌尿道;水可以防治心血管疾病。

  如果没有肾脏、心脏疾病,也不存在水肿及其他限制饮水的情况,糖尿病患者应注意多饮水,每日应保证6~8杯水(约1500毫升~2000毫升)。同时,注意养成定时饮水的良好习惯,尤其在夏日,不要等到渴了再喝,这对于糖尿病患者是极为重要又易被忽视的问题。

  “怕饮水”是一种误解

  部分糖尿病患者害,怕饮水。在他们看来,“多饮”是糖尿病的一种症状,还会造成“多尿”,因此,为了“控制好糖尿病”,在饮食控制的同时,他们也有意识地减少饮水。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它恰恰颠倒了“多饮”和“多尿”的关系:

  糖尿病的多饮是由于血糖浓度过高,迫使身体增加尿量以排出过多的糖分,而尿排得多,身体丢失水分也多,才不得不多喝水,这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

  简而言之,是“多尿”引发“多饮”,而非“多饮”导致“多尿”,搞清了这两者的关系,就自然走出误区了。

  膳食纤维——有效控制餐后血糖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膳食纤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食物在胃肠道消化和吸收的速率,从而降低血糖指数。很多的研究还发现,可溶性膳食纤维可以控制餐后血糖的升高,改善葡萄糖耐量。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目前尚无统一的膳食纤维供给量标准。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推荐的膳食纤维的摄入标准是每日20~35克。我国台湾省编制的膳食手册也采用此标准。

  达到上述摄入标准的关键在于科学搭配膳食。糖尿病患者应在每日膳食中添加燕麦片、荞麦等粗粮,以及海带、魔芋和新鲜蔬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

  “生活越来越好,纤维越来越少?”

  我国人民的膳食向来以谷类食物为主,并辅以蔬菜果类,所以本无膳食纤维缺乏之虞。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动物性食物所占比例大为增加。一些大城市居民膳食脂肪的产热比例,已由几十年前的20%~25%,增加至目前的40%~45%,而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却明显降低。由此导致一些所谓“现代文明病”,如肥胖症、糖尿病、血脂紊乱等,以及一些与膳食纤维过少有关的疾病,如肠癌、便秘、肠道憩室病等发病率日渐增高。

  膳食纤维是否“多多益善”

  在充分认识膳食纤维益处的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膳食纤维并非“多多益善”。过量摄入可能造成腹胀、消化不良;影响钙、铁、锌等元素的吸收;降低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胃肠道功能减弱的患者、肠炎和肠道手术的患者、容易出现低血糖的患者等,尤应注意。若突然在短期内由低纤维膳食转变为高纤维膳食,可能导致一系列消化道不耐受反应,如胃肠胀气、腹泻、腹痛等。

  因此,应注意循序渐进增加膳食纤维,同时大量饮水。

  增加膳食纤维的四点诀窍:

  1.选择全谷、全麦食物做早点;

  2.用部分粗粮替代精细米面,但吃粗粮也不能超出总量;

  3.每日膳食中可添加豆类食物,如红豆、绿豆等;

  4.每日必须吃青菜,特别是青菜的叶和茎。

  谷物——有利于控制体重

  食物选择多样化,谷类是基础

  人类的食物是多种多样的。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除母乳外,任何一种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平衡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要,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因而要提倡人们广泛食用多种食物。

  谷类食物是中国传统膳食的主体。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改善,人们倾向于食用更多的动物性食物。根据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的结果,在一些比较富裕的家庭中动物性食物的消耗量已经超过了谷类的消耗量。这种“西方化”或“富裕型”膳食提供的能量和脂肪过高,而膳食纤维过低,对一些慢性病的预防不利。提出以谷类为主是为了提醒人们保持我国膳食的良好传统,防止发达国家膳食的弊端。

  另外,要注意粗细搭配,经常吃一些粗粮、杂粮等。稻米、小麦不要太精,否则谷粒表层所含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和膳食纤维将流失大半。 第一页 1 2 下一页 最后一页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