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不正确用药可能引起血液病

更新时间:2010-09-24 19:09:21

  在临床上,用药者常常由于使用药物不当而引起药物性血液病。那么,人们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可能引起哪些血液病呢?

  1.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减低或不能造血而引起的贫血。该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贫血,并有出血及感染的症状。患者常可出现疲乏无力、皮肤黏膜苍白且有瘀点或瘀斑、齿龈出血、鼻衄等出血症状。

  在临床上,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药物主要包括:

  抗生素中的氯霉素,抗恶性肿瘤药中的巯(音求)嘌呤、沙可来新、长春新碱、白消安、医用砷剂、秋水仙碱,抗甲状腺药中的卡比马唑,降糖药中的氯磺丙脲,抗癫痫药中的苯妥英钠、三甲双酮,解热镇痛药中的安乃近等。患者因应用上述药物而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在停药后康复较快,其致死率较低。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患者在应用上述药物后身体会出现特异反应(机体对上述药物有过敏反应或对上述药物的解毒能力有缺陷)。此类患者即使停药后其病情往往也不会得到缓解,而且死亡率较高。

  2.可引起粒细胞减少症

  粒细胞减少症的患者常有乏力、全身不适、发热等非特异性的临床表现。

  在临床上,可引起粒细胞减少症的药物主要有两种:

  ①可直接引起人体内粒细胞的细胞核碎裂、溶解的药物:此类药物主要包括抗恶性肿瘤药中的氮芥类药物和巯嘌呤,抗生素中的氯霉素、磺胺类药物,抗精神失常药中的氯丙嗪、丙米嗪,抗甲状腺药中的丙硫氧嘧啶、卡比马唑,抗高血压药中的地巴唑,抗癫痫药中的苯妥英钠等。

  ②可因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而导致粒细胞减少的药物:此类药物主要包括解热镇痛药中的安乃近,免疫调节药中的左旋咪唑、抗生素中的半合成青霉素等。

  3.可引起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全身皮肤黏膜可出现瘀血点和瘀血斑,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症状,如鼻出血、牙龈出血、吐血、咯血、便血、尿血等,当其发生外伤时会由于血液凝固速度缓慢而出现血流不止的情况。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可因出血过多而导致贫血。

  在临床上,可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的药物主要包括:

  抗肿瘤药中的大部分药物,抗生素中的磺胺类药物、链霉素,抗结核药中的异烟肼、利福平,抗癫痫药中的苯妥英钠,解热镇痛药中的安乃近,抗高血压药中的甲基多巴,利尿药中的大部分噻嗪类药物,抗血小板药中的乙酰水杨酸,抗凝血药中的肝素,以及雌激素类药物等。患者在应用上述药物后的几个小时至几天内可能会出现血小板减少症。绝经后的女性在应用上述药物后更容易出现血小板减少症。这些药物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的机理主要是:该类药物可抑制用药者的骨髓和巨核细胞的功能、直接破坏用药者的血小板和诱导用药者的机体发生变态反应。

  4.可引起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是一种因人体内红细胞受到破坏的速度加快、骨髓造血功能相对较低而发生的贫血。急性的溶血性贫血患者可出现寒战、高热、面色苍白、腰酸背痛、气促、乏力、烦躁、恶心、呕吐、腹痛、蛋白尿等症状;慢性的溶血性贫血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肝脾肿大、胆结石等。

  在临床上,可引起溶血性贫血的药物主要分为两类:

  ①可诱发有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的人出现溶血性贫血的药物:此类药物主要包括抗疟药中的伯氨喹啉、奎宁、阿的平,抗生素中的磺胺类药物、氯霉素及呋喃类药物,解热镇痛药中的乙酰水杨酸,抗痛风药中的丙磺舒,促凝血药中的维生素K,抗心律失常药中的奎尼丁,解毒药中的美蓝等。其中以伯氨喹啉导致溶血的作用最强。此外,有上述缺陷的患者在食用蚕豆后也可能会发生溶血性贫血。

  ②可引起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药物:此类药物主要包括抗疟药中的奎宁,抗心律失常药中的奎尼丁,解热镇痛药中的保泰松、非那西丁、吲哚美辛,抗结核药中的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钠,降糖药物中的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抗高血压药中的甲基多巴,抗癫痫药中的苯妥英钠,抗精神失常药中的氯丙嗪,抗生素中的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链霉素、头孢菌素类药物和磺胺类药中的磺胺二甲嘧啶等。患者在应用上述药物时,其体内会出现针对自身红细胞的抗体,这种抗体能破坏、溶解红细胞,进而引起贫血。

  5.可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人体内若缺乏叶酸、维生素B12,或当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合成延缓时,均可发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该病患者骨髓里幼稚红细胞的数量会增多,部分红细胞的细胞核会因为发育不良而成为特殊的巨幼红细胞。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乏力、心悸、皮肤黏膜苍白、舌部发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手足麻木、下肢强直、行走困难、感觉迟钝、嗜睡、痴呆、表情淡漠,其中以舌炎的症状最为突出(舌呈鲜牛肉色、疼痛,若舌乳头萎缩则呈光滑的镜面舌)。

  可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药物主要包括:

  ①可引起人体内维生素B12缺乏的药物:抗生素中的硫酸新霉素,抗结核药中的对氨基水杨酸钠等。

  ②可引起人体内叶酸缺乏的药物:抗癫痫药中的苯妥英钠,抗恶性肿瘤药中的甲氨蝶呤、5-氟尿嘧啶,抗疟药中的乙胺嘧啶,抗菌药磺胺类药中的甲氧苄胺嘧啶及利尿降压药中的氨苯蝶啶等。

  ③可干扰人体内核酸合成的药物:抗恶性肿瘤药中的巯嘌呤、阿糖胞苷等。

  大部分药物性血液病患者在及时停用相关的药物后其症状都会得到缓解。对停药后症状仍无明显改善的该病患者,可进行对症治疗。其实,因使用上述药物而出现血液病的几率并不大,所以人们在使用上述药物时也不必过分担心,但在使用时应首先咨询医生,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上述药物。

  患者在使用上述药物时,应严格遵守用药的时间和剂量,不可长期或过量使用。慢性疾病患者如需长期使用上述药物,应定期到医院复查病情,以便及时发现药物的毒副作用并及时采取治疗对策。人们在用药时,应尽可能避免长期地、大剂量地单用某一种药物,而应该轮换使用几种功效相同而毒副作用不同的药物。另外,由某些药物引起的毒副作用可通过使用其他药物进行拮抗,使其得到缓解。不过拟采取此项措施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免因用错药物而加剧其毒副作用。

(实习编辑:邝丽琼)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