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更新时间:2010-09-24 19:21:22

  [中医病名]

  胎黄 胎疸

  [概 述]

  中医

  胎黄又名胎疸,是因胎儿期感受湿热,或湿浊瘀阻所致,以婴儿出现皮肤、粘膜、巩膜发黄为主要表现的疸病类疾病。

  西医

  新生儿黄疸,即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的多发病,常见病,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以小儿遍体皮肤及双目黄染为特点。

  [病 因]

  中医

  胎儿期感受湿热,或湿浊瘀阻所致。

  西医

  生理性黄疸主要是因新生儿生后胆红素产生的量过多和葡萄糖醛转移酶发育不成熟而引起的,同时亦与肝细胞摄取胆红素的能力不足、形成胆红素的能力低下、排泄结合胆红素功能不成熟、胆红素的肝、肠循环增加等因素有关。

  病理性黄疸产生的原因与原发病的不同而异。新生儿溶血病的病因是母子血型不合,产生同族血型的免疫作用引起的。

  [症 状]

  1 生后36h内出现黄疸,或成熟儿生后24h,未成熟儿生后48h出现黄疸;或生后第5天才出现黄疸。黄疸最早出现于面部,随胆红素的升高在躯干、四肢出现,最后波及手心足底。

  2 黄疸持续7~10天不退,成熟儿持续2周以上,未成熟儿则在3周以上,或黄疸退而复现,或进行性加重。

  3 溶血性黄疽多呈杏黄色或桔黄色。梗阻性黄疸多呈灰黄色或黄绿色。患儿除黄疸外,还有原发病伴随的其他症状。若有感染者可见发热、感染中毒症状,如精神萎靡、纳乳减少及末梢血白细胞升高,核左移;如溶血性黄疸则可见面色苍白的贫血貌、呼吸急促;如先天或后天性胆道阻塞,则见大便呈灰泥土样。

  [检 查]

  1 胆红素测定。

  2 母、子血型。

  3 婴儿及其母的Coombs试验。

  4 网织红细胞计数。

  5 血红蛋白测定。

  6 红细胞形态。

  7 血小板计数。

  8 血培养。

  9 尿培养。

  10 肝功能检查。

  [诊 断]

  中医

  1 生后2~3天(早产儿3~4天)出现,4~6天达高峰,7~10天消退,黄疸程度较轻无伴随症状者为生理性黄疸。早产儿的生理性黄疸可出现较晚,程度较重,消退也较晚(3~4周)。

  2 初生小儿黄疸出现早(常在生后24小时内),且黄色迅速加重,或迁延较久,或退后复现,或生后1周或数周出现,持续不退,精神倦怠,不欲吮乳,严重者抽搐、昏迷,危及小儿生命。

  3 皮肤、巩膜、小便均呈黄色,可有肝脾肿大,大便或呈灰白色。

  4 实验室检查:血清素峰值足月儿超过205mmol/L(12mg/dl);早产儿超过256mmol/L(15mg/dl);或每日上升超过85mmol/L(5mg/dl)。结合胆红素浓度超过25.6mmol/L(15mg/dl)。黄疸指数显著增高。尿胆红素阳性及尿胆原试验阳性或阴性。

  5 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区分溶血性、阻塞性或肝细胞性黄疸。

  西医

  1 症状与体征

  (1)生后36h内出现黄疸,持续加重,吃奶欠佳。

  (2)血清总胆红素足月儿高于205.2μmol/L(12mg/d1),早产儿高于256.5μmol/L(15mg/d1),结合胆红素高于25.65μmol/L(1.5mg/d1)。

  (3)每日血清胆红素上升超过85.5μmol /L(5mg/d1)。

  2 实验室检查

  (1)血型鉴定:包括母与子血型。

  (2)血常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形态,网织红细胞计数。

  (3)Coombs试验:如阳性时取母血5m1,患儿血2m1,做血清学检查。

  (4)黄疸持续不退,结合胆红素增高者做肝功能和澳抗检查。

  (5)疑有G-6PD缺乏者,取血测G-6PD含量。

  (6)对宫内感染引起的黄疸,测IgM抗体和巨细胞包涵体效价检查。

  [治 疗]

  中医

  中药治疗。

  西医

  1 光照疗法。

  2 药物治疗。

  3 换血疗法。

  [预 后]

  生理性黄疸不用治疗,病理性黄疸出现早或生理性黄疸迟迟不退或退而又出现,如不及早诊断并积极治疗,将出现病死率很高而幸存者多遗留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的核黄疸。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