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滴眼药水 是小事吗?

更新时间:2010-09-25 03:26:09

对于许多眼病,眼药水都有直接、快捷的治疗作用。所以有些人出现了眼部不适如红肿、流泪等,就在药店买一支眼药水滴眼。殊不知,不遵医嘱随便用药可能会耽误病情,甚至酿成悲剧。

  因为眼病有很多种,眼药也有很多种,很多眼药有毒副作用。所以,药品的选择是否正确,用法是否得当,对眼病的治疗和防止药物毒副作用的发生至关重要。

  先看医生后买药这样做就有针对性了,如过敏性结膜炎用抗病毒眼药水或抗生素眼药水肯定是无效的。正确的做法应先经眼科医生做出正确诊断,再去药店对症买药。

  抗生素眼药滥用弊病多抗生素眼药水的应用最广泛,例如为大家熟知的氯霉素眼药水,多用于细菌感染性眼病。根据眼药水成分的不同,其治疗作用也不同。一般来说,使用抗生素眼药水3天以上不见效者,就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更换药物了。如长期盲目地滴用眼药水有时会引起慢性结膜炎,另外长期使用一种抗生素眼药水还会产生耐药。所以,使用这一类眼药水一般最多不要超过两周,或者是在炎症完全控制后再继续用3天即停用。

  激素类眼药水不能随意用激素类眼药水具有良好的抗炎、抗过敏、抑制免疫和改善新陈代谢等作用。但使用这类眼药水滴眼2周至2个月,有部分患者可引起眼压升高,长期高眼压可致视神经损害、视野缺损和视力下降,这在医学上叫做“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因此长期应用激素类眼药的患者,需要注意定期测眼压,如有眼压增高,必须适时减药、停药或者换药。

  散瞳、缩瞳也要小心散瞳类眼药水多用于验光配镜,由于该类眼药水有放大瞳孔的作用,严禁用于闭角型青光眼,否则有导致失明的危险。对于需要放大瞳孔的眼病如恶性青光眼、青光眼术后、虹膜睫状体炎等,则严禁使用缩瞳眼药水,否则可造成严重后果。

  青光眼患者用药更得当心有些药物如散瞳药阿托品可引起眼压升高,所以,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绝对不能用。除了眼药外,一些口服或注射用药也可诱发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或加重其临床症状,如阿托品、东莨菪碱、山莨菪碱、洋金花制剂、颠茄制剂、后马托品、普鲁本辛、胃复康、硝酸甘油、消心痛、亚硝酸异戊酯、强的松、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去炎松、丙咪嗪、氯丙嗪、咳必清、美加明、毛果芸香碱、肾上腺素、左旋多巴、卡马西平、安定、抗组织胺类等药物。所以服用药物前应注意仔细阅读说明书,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另外,用于治疗青光眼的药用后有时会引起一些全身不良反应,如降眼压的噻吗心安一类药物可影响心脏的传导功能,对心动过缓或传导阻滞的患者可能加重病情,所以,用药前一定要做心电图。患支气管哮喘、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病、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患者禁用。

  点眼药,请注意方法点眼药水时,可采取坐位或半仰卧在床上,头稍后仰,眼向头顶方向看,轻轻将下眼睑提起,使眼球与下眼皮之间形成一袋状。眼药瓶垂直向下,距离眼睛1~2厘米,将药水滴入袋内(不能直接滴在眼球上),每次1~2滴。然后轻轻闭上眼睛2~3分钟,同时压迫泪囊部(在靠近鼻梁的眼角内),使药液在结膜囊内充分弥散,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点两种眼药水时,间隔时间至少5分钟,以防止稀释和外溢。

  对症选择眼药很重要

  ①细菌感染表现为眼睛发红疼痛、有黄白色分泌物,可选用抗生素类眼药水,如氯霉素眼药水、利福平眼药水等。

  ②病毒感染表现为分泌物是清水样,可选用抗病毒眼药水,如无环鸟苷、病毒唑眼药水,或用干扰素眼药水。

  ③霉菌感染表现为眼睛很红,不疼或疼痛不明显,需选用抗真菌眼药水,如纳特真眼药水、静达眼药水等。

  ④老年性干眼症表现为眼睛干涩、无泪,可通过弥补泪液不足,如使用泪然等人工泪液来缓解症状。

  ⑤老年白内障选用白内停滴眼液、卡林优滴眼液等。

  ⑥用眼过度如果是用电脑过多所致眼疲劳,注意适当休息,并配合适的眼镜,同时可选用润洁或珍珠明目液等眼药水。

  特别提示用眼药水不当也可造成干眼症

  有些人用了含有防腐剂的眼药水后会患上干眼症,表现有眼睛发红、干涩或者疼痛,使患者点眼药水的间隔时间更短,周期更长,最终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另外,长期使用血管收缩性眼药水,也容易引起干眼症。

(责任编辑:梅一多)

(以上内容仅授权39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