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小儿常见眼病防治全攻略

更新时间:2010-09-25 04:24:36

  有位细心的妈妈注意到自己2岁的孩子似乎眼睛有问题:他同妈妈说话时,常常眼神不集中,尤其是感到疲倦的时候,眼神看上去很迟钝。经过眼科医生的检查发现,孩子的左眼正常,而右眼患有远视,而且当右眼看比较近的物体时,会产生重叠视觉。医生给这个2岁的孩子配了一副眼镜。

  其实,幼儿患有近视或远视等视力问题是常有的事,根据一所眼科学院的统计,大约有1/4的5~12岁的儿童有眼睛疾患,这其中大部分情况都能治愈。

  问题在于,孩子不可能告诉家长他的眼睛有问题,他自己不知道看东西是否有问题,他以为物体本来就是这样的。

  孩子的视力在出生的头3年变化发展得最快,而儿童的视力一般7岁左右开始稳定。医生建议每6个月对婴儿进行一次视力检查,以确保双眼视力的正常和眼球运动的协调性。当孩子满3岁的时候,可以和大人合作来检查他是否患有眼部疾病。这里介绍几种你应该了解的小儿常见眼疾:

  1、近视

  所谓近视眼也就是看近处的物件清楚,而看远物较模糊。专家认为近视有一定的遗传性,如果父母中有一人患近视,则孩子有40%的可能得近视,而父母双方皆为近视的话,孩子得近视的可能性上升到了60%。

  ·治疗

  对于近视眼没有特别的诊治方法,近视通常会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加深然后稳定下来。但是可以通过戴眼镜逐步矫治。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如果2岁以下的儿童睡眠不好的话,日后很有可能患近视。

  ·小提醒

  近视的孩子看近物时常有斜视,因此,家长在孩子看电视时要提醒他不要坐得离电视太近。远视

  2、眼睛看近物模糊,看远物清晰。

  ·治疗

  随着眼睛发育的完善,这类症状一般会在10岁左右自然消失。如有必要,可去眼科检查一下,了解造成远视的原因及问题严重的程度,如果是严重的远视,戴上医生指定配制的眼镜可矫正。

  ·小提醒

  远视的孩子有时会有眼睛十分疲劳的症状。如果孩子出现头痛、疲劳和呕吐等现象,尤其在进行近距离的用眼活动如读书、画画时,就该引起家长的注意了。

  3、散光

  眼睛表面各方向的屈光度不同,可造成散光,看物模糊。尽管两个物体离眼睛的距离相等,但在散光患儿眼里,仍是一个清楚,一个不清楚。散光可能在出生后就出现,但仍可随着年龄增长而得到改善。

  ·治疗

  一般随着年龄增长会自然好转,但到学龄期应戴一副眼镜予以矫正。

  ·小提醒

  散光的孩子常有头痛、眼睛疲劳、斜视和阅读能力下降等现象。

  4、斜视

  由于两眼不能同时集中在一个物体上,以至造成在大脑中出现两个图像,常易出现继发性的弱视。

  斜视最好在3岁以前进行矫治,否则到了5~6岁,孩子还可能出现多种情况的眼疾。

  ·治疗

  需在眼科医生指导下戴上合适的眼镜。有时候,医生会建议用布遮住视力正常的眼睛几个月,让视力弱的那只眼睛提高视力。如果有十分严重的斜视,就应该手术治疗了。

  ·小提醒

  患儿的目光不能集中到一个点上,尤其是生病及疲倦的时候,你会发现为了利用好的眼睛看清物件,孩子老是歪着脑袋。

  小编配镜小提示:

  ·选择坚固耐久的镜片。聚碳酸酩和塑料的镜片都不容易碎,但前者更坚固。

  ·配上好的铰链。性能好的弹簧铰链能抗撞击,孩子眼镜戴上脱下都对镜架没有影响。

  ·留下放大的空间。孩子的眼镜可能一戴好几年,最好选择一副鼻垫处可以灵活放大的眼镜,这样孩子鼻梁变大了还可以戴。

  ·了解保质期。不同店家对于镜片镜架的保质期不同,可多做比较选择最划算的。

  ·多买一副备用。孩子戴眼镜有时会不小心弄丢了,放错地方了或者损坏了,为了保险起见,可以多配一副备用。可以同店家商量,可否打折扣,让他们帮你选一副合适的、品质相同的备用眼镜。

润眼小偏方 专家怎么看 小小眼药水 选用学问大 眼皮有变化,多因疾病生 九种情况 预示孩子近视加深 最关注眼科文章TOP10排行榜 对付近视 治疗不如预 多种药物长期应用会伤害眼睛 糖尿病 连眼睛也不放过 近视患者面对电脑易得青光眼 伟哥可能引发永久性视力损害


更多眼科最新资讯,请关注39眼科频道——中国第一眼科疾病门户

(实习编辑:王俏茹)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