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小儿鼻炎与感冒 该如何区分?

更新时间:2010-09-25 06:16:08

  孩子感冒超过10天还是不好?孩子总是鼻塞,流黄鼻涕,嗅觉不灵敏?孩子头痛、头晕,记忆力差?孩子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睡觉打鼾,易疲劳?你知道吗?这些表现都可能与孩子小鼻子里的大问题——鼻窦炎有关!

  什么是鼻窦炎

  鼻窦是鼻腔周围的多个含气的骨质腔,以小的开口与鼻腔相通,鼻窦炎也就是鼻窦出现了炎症。

  孩子免疫功能低下,对外界适应能力差,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及各种传染病,而一旦鼻粘膜发炎肿胀,就可能造成鼻腔内的机械性障碍,使鼻窦开口受阻,引流不畅,造成鼻窦发炎;年幼的孩子往往不会用正确的方法擤鼻涕,因此会使鼻腔压力增加,使鼻涕回流到鼻窦而引起鼻窦炎症,所以,鼻窦炎为孩子中的常见、易发疾病。

  鼻窦炎通常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①急性鼻窦炎——

  是上呼吸道感染里较严重的一种,症状一般持续在3周以内。其特点是:

  ◆高烧,可能在一天之内,烧到39~40℃;

  ◆孩子感到头疼或头晕;

  ◆咳嗽,通常在睡眠及起床时较重。

  ◆脸色发黄,特别是鼻唇两侧或口周发青、发黄,呼吸有臭味;

  ◆胃部不舒服,呕吐或腹泻。会吐出黏液一样的东西,实际上就是被咽下去的鼻涕。与吃坏肚子的呕吐不一样,孩子不会越吐越难受,而是吐完马上就舒服了。

  ◆血象高。做血常规化验,白细胞数会特别高,1.5~3万都有可能。

  特别提醒:有些孩子,白细胞总数不太高,但是中性分类(即中性细胞,在化验单里一般为“G”或“N”)很高,这预示着孩子的发烧会越来越高。

  ②慢性鼻窦炎——

  症状持续3~8周,甚至数月到数年。一般由急性鼻窦炎反复发作、治疗不彻底引起。症状比较多,幼儿主要以鼻塞、流黄鼻涕及咳嗽为主。鼻塞常表现为晚上或早上起来加重,或是常年反复,时好时坏。

  特别提醒:儿童急性鼻窦炎症状较明显,慢性鼻窦炎症状较轻,无症状者接近50%。

  孩子感冒与鼻窦炎如何区分

  早诊断、早治疗,可以防止急性鼻窦炎发展成慢性鼻窦炎。但很多时候,人们往往把鼻窦炎当作普通感冒,延误了治疗时机。

  ?孩子有感冒的症状,但是过了一两个星期还不好,或者忽好忽坏,反反复复,那就可能是鼻窦炎。

  ?鼻涕黏稠、呈黄绿色,说明有细菌感染,也是鼻窦炎的症状之一。

  ?在鼻子呼吸困难、鼻塞、疲劳、咳嗽、嗓子哑、头疼等症状中,只要具备两个以上就可能是患上鼻窦炎了。

  鼻窦炎的危害大

  鼻窦炎看似小毛病,其实它对孩子的身心健康  都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急性鼻窦炎未及时控制,会向外扩散,引起中耳炎、咽喉炎、扁桃体炎等,甚至有时候会引起少见的眶内感染。

  特别提醒:鼻窦炎引起中耳炎的话,会导致听力下降,使正处于学习语言阶段的婴幼儿丧失学习语言的能力。所以家长要注意,当孩子感冒后,出现耳朵疼、耳朵闷或者耳朵响的时候,一定要想到孩子得的是鼻窦炎伴有中耳炎。

  ★孩子由于自己不会擤鼻涕,所以分泌物往往聚集在鼻腔、鼻窦,甚至倒流至咽部,从而引起严重的鼻塞而张口呼吸,导致颌面部发育障碍,使上颌前牙排列不齐,下嘴唇厚,呈现“腺样体面容”。若同时存在腺样体肥大,则导致孩子睡眠时打鼾、拒食及呼吸困难。

  ★患了慢性鼻窦炎,孩子容易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记忆力差、易疲劳、头痛  及头晕。

  ★易引起高热惊厥。临床上发现,很多高热惊厥的孩子很多都有鼻窦炎和腺样体肥大。这可能是因为患鼻窦炎和腺样体肥大的孩子容易感冒发烧,特别是急性鼻窦炎,一般都是39℃以上的高热,所以容易引起高热惊厥。

  ★鼻窦炎还可以引起哮喘发作。

  特别提醒:有高热惊厥史的孩子,如果出现发烧,可以适当服用治疗鼻窦炎的药物。另外家里最好备开塞露,通便是发烧最简洁和有效的办法之一。

  以上情况可能会引起孩子的睡眠、学习以及各种社会活动的障碍,孩子因此不能完全融入同龄人中,而感到孤独、失望、悲伤或愤怒,这些损害可能导致一些行为上的异常。

  鼻窦炎的防治三法

  预防鼻窦炎最有效的方法是锻炼身体,提高身体抵抗力,预防感染。传染病的防治三法对于容易复发的慢性鼻窦炎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第一页 1 2 下一页 最后一页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