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认识治疗溃疡病的药物

更新时间:2010-09-25 06:48:55

要强调的是,治疗溃疡病必须按照症状来用药,而不是随便买点胃药吃,不痛不吐就好了。这样的“治疗”会使溃疡慢性化,给正规治疗带来困难,甚至促使某些并发症的发生。

  溃疡病也称消化性溃疡,根据溃疡在胃肠道的位置而各具其名:食管溃疡、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吻合口溃疡、空肠溃疡……一个部位有两个以上溃疡的叫多发溃疡,在两处不同部位有溃疡的称复合溃疡。国内调查显示:成年人群中约7%-10%患有溃疡病,城市比农村多;相比而言,南方比北方略多,南方女士们患溃疡病的比北方多,有医生推测可能与吃陈大米有关。

  治疗溃疡病的药物虽多,归纳起来不外乎几大类:

  1.抑酸剂:研究证实,溃疡病的发生和胃酸有密切关系。抑制胃酸也使不少病人的症状好转乃至消失,所以就有对酸下药之举。抑酸剂分为两个小群:一是H2——受体抑制剂,其成员名称之尾均有“替丁”(fidine)二字。包括最早用于临床的西咪替丁,即甲氰脒胍(用量:800毫克每晚一次或400毫克日2次),尔后的雷尼替丁(300毫克晚1次或150毫克日2次)、法莫替丁(40毫克每晚1次或20毫克日2次),罗沙替丁(150毫克晚1次或75毫克日2次)等。但甲氰脒胍副作用较多,如腹泄、腹胀、口干、白细胞下降、皮疹等,应加注意。肝、肾功能不全,老年、儿童、孕妇禁用。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相对不良反应较少。

  替丁类药物抑酸作用不够强,因而近年来拉唑群(其尾均有ragole字样)继之而起。人体在生产胃酸的最后一步,用流行的话说叫作“瓶颈”反应,本质上是一种产酸特异酶,叫氢离子——钾离子ATP酶,简称质子泵。所以这一小群又称质子泵抑制剂。和它的长兄相比,抑酸作用强而持久,因为切断了“瓶颈”反应,抑制了一切歪门斜道的产酸。一旦停药,不到两天胃酸就可正常分泌。但其价格稍贵,成员有奥美拉唑(20毫克日1次)、兰索拉唑(30毫克日1次)、潘妥拉唑(40毫克日1次)等。不但用量小,服药次数也少,但也有恶心、上腹痛等副作用,偶有皮疹,不影响治疗。孕妇及哺乳妇女忌用。

  2.黏膜保护剂:黏膜保护剂的功能是保护黏膜,使其不受胃酸、胆汁或其它有害物、药物的侵害。这些药物到达胃以后,能和溃疡底部蛋白质结合,形成一层牢固的保护膜,就像钢板上刷了一层防锈漆一样。其中硫糖铝、氢氧化铝,还能与已生成的胃酸起中和反应。黏膜保护剂的共同特点是:不被吸收,不进入血流,只在局部起作用。少见的不良反应有:便秘、腹胀、舌及大便发黑(铋剂)等。常用的黏膜保护剂有:硫糖铝(1克,日3~4片,嚼服)、枸椽酸(或果胶)铋(1克,日4次,用少量温开水冲服)、氢氧化铝凝胶(15毫升,日3~4次,服前要将药物摇匀)。均在餐前半小时服用。

  3.复方制剂:药品中含有酸中和药、黏膜保护药等。但和前两类相比,药力似有不足。如胃必治(成分为碳酸镁、碳酸氢钠、铝酸铋等)、胃得乐(次硝酸铋、碳酸氢钠、碳酸镁、大黄)、胃仙优(甘草酸钠、葡萄糖醛酸、氢氧化铝、二硅酸镁、牛胆浸膏、叶绿素、薄荷脑、维生素U)及胃舒平等。

  要强调的是,治疗溃疡病必须按照症状来用药,而不是随便买点胃药吃,不痛不吐就好了。这样的“治疗”会使溃疡慢性化,给正规治疗带来困难,甚至促使某些并发症的发生。溃疡病的正规治疗应分两步进行:

  1.决定性治疗:指首次确诊为溃疡病(不论病属何期)的患者,或原有溃疡病现确诊复发者,目的是愈合溃疡。可选用抑酸剂的一种加上一种黏膜保护剂,也可单用后者或前者。十二指肠溃疡用药不少于4-6周,胃溃疡用药不少于6~8周,老人、较大溃疡、吸烟不能戒或必须服用消炎止痛药的病人(如类风湿、骨关节炎等)之溃疡,宜延长用药时间。在此阶段,检查幽门螺杆菌是必须的前提,如阳性宜同时正规治疗。

  2.维护治疗:完成标准决定治疗后,为预防复发,可采用维持方案:药物可选用H2——受体阻滞剂中之一,亦可选用硫糖铝,剂量为决定治疗阶段的1/2,在有症状或症状预兆时服用数日~1周,也可于某一固定节假日服用。但最少每半年需看医生一次,告诉医生用药情况及反应,进行必要的检查。但这种方法不适用于60岁以上老人,有出血、穿孔史者,一年内有两次以上复发,久治不愈或有其它严重并发症(如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

(以上内容仅授权39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实习编辑:范立明)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