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高烧不退 不妨试试中药

更新时间:2010-09-25 06:51:43

曾经在英国被宣布“脑死亡”的香港凤凰卫视主持人刘海若,在经过近半年的治疗之后,不仅能开口讲话,而且能站立起来接受康复训练了。

  对刘海若的救治过程,充分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特点。她的主管医生凌锋教授形容整个医疗过程就如一盘棋,少了哪一个子都不行。比如,刘海若刚回国时高烧不退,是中药终于使她的高烧退了下来。

  发热是临床各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长期发热会增加机体营养物质的消耗和水分散失,引起脏器的实质损害和功能紊乱,导致病变进一步发展。因而,及时解除此症甚为重要。现今,人们一见发热多半求助于西医,很少问津中医,认为中医只擅治慢性病。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中医治疗发热方法甚多,很多时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李姓6岁小儿患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发热在39℃以上,用抗生素治疗10天热度仍持续不退,仅予疏风清热中药一剂,热即告消退。另一位10岁儿童患不明原因发热,经用激素、抗生素及多种退热剂80余天仍身热不解,经辨证属阴虚湿阻兼夹瘀血内郁,采用养阴化湿、活血化瘀等法,服中药两周热即消退。一陈姓38岁工人患肾结核出现发热,用链霉素注射治疗2个月,体温仍在38~39℃,给予中药青蒿鳖甲汤加减,服用三帖热即告退,不再复现。可见,只要辨证准确,中医药解除发热疗效独特。

  中医历代重视治疗发热。至今,不仅有内服汤药、丸剂、片剂、胶囊剂、冲剂、散剂等,而且还有针灸、推拿、刮痧、中药外敷、注射等法。中药退热除针对某病使用某些有效成分(如治疟疾用青蒿素等)外,其主要特色还是辨证论治。对发热,首先需辨明外感与内伤两大类。如内伤发热,多由久病体虚、七情劳倦或起居饮食失调所致,病机以阴阳失和、脏腑失调为主,多表现为微寒微热或午后低热、热势起伏不定,热度日久不退,病程较长。其次,还当辨别何虚何实、虚实各占多少。另外,中医治发热还需分析时间因素,如发热出现于什么季节,是清晨、午后还是傍晚、夜间等。

  现介绍几种临床常见发热的中医药治疗:

  一、外感风热(上呼吸道感染等)发热重、恶寒轻、鼻流浊涕、口干微渴,或伴有咽痛、咳嗽等,舌红苔薄黄,脉浮数。四时皆有,春季多见。治疗可取银翘散加减。

  二、暑湿交阻(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炎等)恶寒发热、无汗、肢节疼痛、头胀胸闷、口渴、小便短赤,或伴有恶心呕吐,苔腻、脉濡。多发于夏季。治疗可取香薷饮加减。

  三、邪热蕴肺(肺炎,急性支气管炎等)发热不恶寒、咳嗽、咯痰黄稠、气急、汗出、口渴,或兼咽痛、胸闷、胸痛,甚则喘促不宁、鼻翼扇动。四时皆有,春冬为多。治疗可取麻杏甘石汤加减。

  四、湿热下注(急性肾盂肾炎、尿路感染等)发热寒战、口渴口苦、腰酸腰痛、尿急、尿频、尿痛,或兼有恶心呕吐、大便秘结,苔黄腻,脉滑数。四时皆有。治疗可取八正散加减。

  五、湿热留恋(慢性胆道感染、慢性呼吸道感染、慢性肠道感染等)长期低热不退、食欲减退、精神不振,或咳嗽、痰多,或恶心呕吐,腹痛泄泻,或口渴口苦、右上腹隐痛食油腻加剧,苔薄黄腻,脉细滑数。夏季多见。治疗可取三仁汤加减。

(责任编辑:梅一多)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