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恐艾症”更易袭击高知人群

更新时间:2010-09-25 08:57:09

  一位男士在胸前别上艾滋病防治标志——红丝带

  网上万人大调查显示我国高危性行为上升趋势明显

  “您在与临时性伴侣或者性工作者发生关系时会使用安全套吗?”——22.9%的人“有时用,有时不用”……

  “您认为安全套能预防艾滋病吗?”——32.6%的认为“不太安全”……

  “您是否有过高危性行为?”——45.6%的人群承认“有过”……

  以上是近期39健康网在“世界艾滋病日”到来时进行相关调查得到的结果。此项调查以艾滋病防治为主题,涉及艾滋病常识、高危性行为防护、艾滋病患者融入社会等多项内容,历时一个多月,参与的网友过万人。调查数据显示:随着社会性文化的逐渐开放,我国高危性行为的上升趋势非常明显。伴随着高危性行为的增加,“艾滋病恐惧症”也相继出现,尤其是有高危性行为的高知、高收入人群,由于他们有一定知识背景,信息来源广泛,“恐艾指数”更高。

  现状:“性乱”增加艾滋病风险

  在“最近一年您是否与性工作者或者临时性伴侣发生过性关系”的调查中,43.6%的受访者明确表示,最近一年内,有过临时性关系,而且并不清楚性伴侣的健康状况。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在“在与性工作者或者临时性伴侣性交时有使用安全套习惯吗”的调查中,选择“肯定用”的受访者只有48.3%,也就是说,有一半左右的高危性行为处于毫无防护的状态,属于真正的“高危”人群。

克服恐惧症其实没那么难


  使用安全套并非万无一失

  但是使用了安全套就是否能够随心所欲呢?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一科主任陈谐捷主任指出,虽然安全套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但是以为用了安全套就万无一失的话,就大错特错了。艾滋病病毒传播的一个重要条件是体液的交换。如果其中一方患有艾滋病,那么他(她)的精液、阴道分泌物中都会含有艾滋病病毒。

  此外,性生活中并不排除安全套破裂、脱落等情况,使得双方生殖器暴露在高危病毒之下。而且性生活中,双方生殖器官摩擦,很容易造成难以发现的粘膜破裂或者皮肤损伤,毛细血管破裂,发生体液接触,同样会造成艾滋病病毒的传播。

  高危性行为衍生“恐艾症”

  调查显示:认为“艾滋病人越来越多,说不定哪天不小心就被莫名其妙感染了”的人数占到了37.9%,认为“自己的生活比较糜烂,离艾滋病越来越近”的占12.6%,而觉得高枕无忧,“我的生活方式很简单,艾滋病不会与我有关”的仅有23.6%……

  对于那些具有高危性行为的人,“艾滋病恐惧症”也相伴而来。他们大多惧怕艾滋病找上门来,有些甚至自称出现了类似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症状,但是根据各级医院、疾控部门甚至国家级疾控部门的检测,他们的身体指标一切正常,有被查出肝炎的,有被查出肺结核的,唯独没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陈谐捷说,临床上他也遇到过不少这样的患者,他们口述的症状和艾滋病病人都很像,例如发烧、舌苔发白、体重下降等等,但是没有一个理由经得起推敲,最后只能归结为“恐艾症”。为何会“恐艾”,追溯起来,症结还是在高危性行为上。

  一个有意思的特点是,这部分高度“恐艾”的人,多数是属于高智商、高收入的高知人群。这些人拥有一定的教育背景和医疗知识,在发生“高危性行为”的情况下,懂得主动上网查找艾滋病病人的症状,然后对号入座,进行长期重复的检查,以求确诊自己为艾滋病病人,最终变成不折不扣的“恐艾症”。

  首先,“恐艾症”人群的检查结果都在允许的波动范围之内。例如感冒,很多“恐艾症”患者虽然都有发烧症状,但是都属于正常的低烧;部分“恐艾”者反映体重下降,但是这部分人群长期紧张、忧虑,睡眠质量极差,体重下降是正常反应。

  最重要的是,艾滋病是有一定潜伏期,少则1年,多则十几年,但是这部分患者在发生高危性行为后1~2个月后到医院检查,并认为自己得了艾滋病,说自己出现了艾滋病病人的症状,是一种完完全全的心理作用。

  而要消除这种对艾滋病的焦虑,途径只有一个——远离性乱。

(以上内容仅授权39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实习编辑:古茜文)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