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与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论文发表,论文代写

更新时间:2011-01-05 16:10:22

中国分类号:R541.4R2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349(2007)08-0719-03    冠心病(CHD)是进展性疾病,可导致连续的临床事件,从无症状动脉粥样硬化(AS)、稳定型心绞痛(SAP)发展到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急性心肌梗死(AMI)和心源性猝死。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是AS的起使步骤,而粥样硬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是ACS的主要病理机制。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rlWillbrandfactor,vWF)是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标志。vWF与血浆纤维蛋白原(Fg)、组织因子(TF)、凝血因子Ⅷ(FⅦ)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I(PAI-1)等与CHD密切相关。这些血栓形成因子参与早期血管粥样硬化损伤,促进冠状动脉斑块生长、血栓形成及临床预后的发展。现将VWV在CHD发病及进展中的作用阐述如下。    1vWF的生物学特性    vWF是大分子的血浆糖蛋白,也是一种黏附蛋白,在血管内皮细胞和巨嗜细胞(血小板)合成,内皮细胞是主要的合成场所。生理状态下内皮细胞生成vWF,调节内皮细胞黏附于血管壁。成熟的vWF合成后有两种方式分泌:一种是立刻持续地分泌至细胞外;另一种是先贮存在内皮细胞Weibel-Palade小体,受到刺激时再分泌出来,主要的刺激物包括凝血酶、纤维蛋白和肾上腺素等。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并且导致血小板活化。活化的血小板释放vWF,参与止血。vWF与血小板相互作用依赖于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Ⅸ-V受体复合物。vWF的GPIb结构域首先与GPIb―Ix-V受体复合物结合,在初期止血中起重要作用。以后与暴露于活化的血小板表面的GPⅡb一Ⅲa受体复合物相结合,介导血管损伤部位的血小板黏附于胶原。    2vWF与ClAD的关系    2.1与AS的关系AS与血栓形成之间的关系早以确认。vWF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发生急性闭塞时的关键分子。血管内皮受损后释放vWF,促进血小板与血管壁的相互作用,引起血小板黏附聚集,并释放多种血小板颗粒物质,其中血小板平滑肌细胞生长因子可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增殖,伴间质分泌合成增多,利于脂质沉积,结果既加剧动脉粥样硬化,又加重原有血管病变处血栓形成危险。血浆vWF水平与血浆纤维蛋白原、低密度脂蛋白(LDL)及三酰甘油(TC)呈正相关,而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vwF本身有致AS的作用。Torbjom等研究显示了vWF与AS的弱的正相关关系。vWF还是凝血因子Ⅷ的携带者,对后者起稳定作用,防止Ⅷ过早的降解,促进血栓形成。    2.2与ACS的关系易损斑块被认为是ACS最主要的深层病理原因。大量的研究表明,70%-80%的ACS是由于轻、中度狭窄的冠状动脉斑块的破裂,继发血栓形成所致。vWF及PAl-1水平是血栓形成的指示剂,在ACS病人中二者血浆水平显著增加。易损斑块的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李崇剑等认为易损斑块的病理生理机制与细胞炎症机制、基质金属蛋白酶、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脂质代谢异常及血栓形成状态有关。vWF与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的浓度相关(P    2.3与临床预后的关系血管内皮损伤及纤溶功能异常可增加动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在SHEEP研究中,1212例心肌梗死病人的vWF抗原、PAl-1,t-PA抗原,PA-1/t-PA及Fg浓度高于对照组,发生再梗死组上述止血因子的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组。PA-1/t-PA对再梗死的OR值为1.8l(1.1-3.1),vWF对再梗死的OR值为2.3(13--4.0),说明vWF是再梗死的重要标志物。PAI-1/t-PA或vWF增加再梗死的生-理机制尚不清楚。它们可能直接增加心肌梗死危险,也可能有共同的作用途径。内皮细胞活化(t-PA和vWF为标志)和炎症反应可能代表一些机制。  血浆vWF浓度还是心肌梗死病人发生心力衰竭的有意义的预测因子。Collet等对126例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研究指出,发生心力衰竭的个体其vWF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心力衰竭者,其值分别为47.3%±11.0%与8.2%±5.5%(P  此外,血浆测水平升高还可用于评测冠心病的病死率。一项进行了5年的随访的研究显示,vWF和CRP通过不同的途径影响病死率。    3vWF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cPCI)的关系    Heper等选取50例因缺血性心脏病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病人,25例为单支架组,25例为多支架组,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为对照组,分别于支架植入术前/后在冠状动脉狭窄处采血测定vWF水平,结果发现多支架组vWF水平较单支架组显著升高。多支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可促使冠状动脉循环中vWF表达增强。这些变化可反映多个支架植入术后急性或亚急催支架处血栓形成和再狭窄的机制。说明冠状动脉狭窄处vWF水平反应冠状动脉内皮损伤,可作为PCI术后再狭窄的预测因子。    4 结语与展望    冠心病的治疗进展迅速,但最终治疗目标是适时完全且持续的心肌血运重建。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聚集和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在冠心病发病中起关键作用,因此,抗血小板及抗凝溶栓等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如支架植入、旁路移植、血管成形术)在有效地恢复维持冠脉血流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血管受损血小板活化过程中,vWF介导血小板与受损的血管内皮相互作用,促进血栓形成。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联合血小板GPⅡb/Ⅲa拮抗剂或联合dopidogrel)一方面在于降低血小板的过度反应;另一方面可能以抑制vWF活性为机制,降低血栓形成机会,从而降低ACS病人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vWF作为促凝因子参与CHD发生发展及预后治疗的各个方面。目前vWF胶原抑制剂已用于动物实验,为下一步在临床上拮抗vWF的合成释放及生物活性提供了可能,为减缓CFID的发生发展进程提供了新思路。    (本文编辑 王雅洁)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与冠心病的研究进展安国霞 李茹香Tags:本文来源:本站作者:编辑08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中国论文网上一篇:上一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高血压的关系下一篇:下一篇: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