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子宫息肉怎样治疗?

更新时间:2011-01-10 15:35:19

子宫息肉怎样治疗?作者:马铭德发布时间:2009-07-09点击量:南宁妇科核心内容:凡生长于宫颈、宫颈管内,或宫腔借细长的蒂附着于子宫壁内的肿块,临床医学上都可称为子宫息肉。女性子宫内膜息肉是由于宫内膜增生过盛构成,发病没有年龄的界限.

南宁中山泌尿医院津贴专家说女性凡生长于宫颈、宫颈管内,或宫腔借细长的蒂附着于子宫壁内的肿块,临床医学上都可称为子宫息肉。因此在宫腔内的息肉样肿块,可能是肌瘤(粘膜下带蒂突入宫腔即成肌瘤样息肉)。女性子宫内膜息肉是由于宫内膜增生过盛构成,发病没有年龄的界限.南宁中山泌尿医院专家说该病是很常见类型的,有一定局限性的内膜肿物,突出于子宫腔内、光滑、肉样硬度,蒂长短不一,长者可突出于宫颈口外,有的蒂较短。较小的息肉一般无临床症状。有的露出宫颈外的息肉在房事后流血就诊被发现.

  对蒂较长者可在宫腔镜直视下用激光手术切除,对同时发现的较小的息肉一并处理。子宫息肉是腔内镜下激光手术的最佳适应症。  南宁中山泌尿医院专家推荐的治疗方案  根据息肉的大小、位置、形态及患者的年龄,采取不同的治法。  1.对于较大而有蒂的息肉,可在子宫下段见到或摸到,此时可通过扩张宫颈将息肉摘除,然后进行宫颈及宫腔搔刮术,将其余息肉刮出并送病理检查。  2.小型局灶型或弥漫型息肉行刮宫术,应注意全面搔刮,尤其是宫底及宫角处。  3.宫腔手术后,应进行抗感染治疗。临床可给予抗生素类药物口服或静点。  4.对出血症状明显,按上述方法治疗未能根除或经常复发者,应考虑行子宫切除。  【子宫息肉诊断】主要症状为月经量增多或不规则子宫出血;宫颈口处看到或触及息肉,子宫体略增大;作宫腔镜检查或分段诊刮,将取出的组织或摘除的息肉送病理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并可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粘膜下子宫肌瘤及子宫内膜癌等鉴别。  【子宫息肉治疗措施】扩张宫颈,摘除息肉,继之搔刮整个宫腔,可将弥漫型小息肉刮除,并送病理检查。术后应定期随诊,注意复发及恶变,及时进行处理。近年来有人采用宫腔镜下手术切除或激光治疗小型息肉,获得成功。对40岁以上的患者,若出血症状明显,上述治疗不能根除或经常复发者,可考虑全子宫切除术。  【子宫息肉病因学】息肉形成的原因,可能与炎症、内分泌紊乱,特别是雌激素水平过高有关。多数学者认为,息肉来自未成熟的子宫内膜,尤其是基底部内膜。  【子宫息肉病理改变】大体观察,最常见的类型是局限性的内膜肿物突出于子宫腔内,单个或多发,灰红色,有光泽,一般体积较小,平均直径在0.5~2cm之间。小的仅有1~2mm直径,大而多发者可充满宫腔。蒂粗细、长短不一,长者可突出于子宫颈口外。有的蒂较短,呈弥漫型生长(图1)。息肉表面常有出血坏死,亦可合并感染,如蒂扭转,则发生出血性梗死。图1子宫内膜息肉镜检:子宫内膜息肉由子宫内膜组成,表面被覆一层立方上皮或低柱状上皮。息肉中间部分形成纤维性纵轴,其内含有血管。由于蒂部狭窄,血液供应减少,息肉极易变性。最易发生息肉血管内血栓形成,因瘀血而变成深紫色,常在顶端开始发生坏死,最后可能腐崩而脱落。息肉恶变的病理诊断标准是:①必须看到整个息肉的形态;②恶变限于息肉内;③息肉周围的内膜无癌变。应注意与子宫内膜腺癌呈息肉状生长相鉴别。  【子宫息肉临床表现】本病可发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龄,但常见于35岁以上的妇女。单发较小的子宫内膜息肉常无临床症状,往往由于其他疾病切除子宫后大体检查时始被发现,或在诊断刮宫后得出诊断。多发性弥漫型者常见月经过多及经期延长,此与子宫内膜面积增加及内膜过度增生有关。大型息肉或突入颈管的息肉,易继发感染、坏死,而引起不规则出血及恶臭的血性分泌物  子宫息肉是慢性子宫内膜炎的另一类型,即炎性子宫内膜局部血管和结缔组织增生,形成蒂性息肉状赘生物突入宫腔内,息肉大小和数目不一,多位于宫体部,颈管内息肉可引起颈管扩张并脱出外口。  南宁专家说子宫息肉这种病没有年龄界限之分.发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龄但常见于35岁以上的妇女,单发较小的子宫内膜息肉常无临床症状,往往由于其他疾病切除子宫后大体检查时始被发现或在诊断刮宫后得出诊断多发性弥漫型者,常见月经过多及经期延长此与子宫内膜面积增加及内膜过度增生有关大型息肉或突入颈管的息肉易继发感染坏死而引起不规则出血及恶臭的血性分泌物.

关键字:子宫疾病南宁子宫息肉在线咨询快速通道:友情提示: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直接拨打专家热线:0771-3115888咨询。祝您早日康复!上一篇:子宫内膜异位是怎么回事下一篇:没有了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