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硫酸二甲酯化学性眼烧伤14例临床观察

更新时间:2011-01-18 16:38:39

硫酸二甲酯化学性眼烧伤14例临床观察首席医学网2008年11月17日19:34:08Monday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征稿内科临床新进展研讨班重症与血流动力学大会血液净化技术学习班医学类核心期刊征稿第六届世界中医药大会2009世界高血压大会第四届中国国际白血病急危重病护理交流会IOF亚洲骨质疏松班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医学影像学术交流会结直肠肛门外科会议口腔正畸学术会议征稿广东研究生学术论坛

作者:王云东寇颖作者单位:132021北华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一院眼科(吉林市)

加入收藏夹

【摘要】  对工作中所遇到的14例接触硫酸二甲酯导致眼部烧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分析讨论。眼部损伤主要为酸性烧伤,角膜损害,治疗以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及局部对症为主。

【关键词】硫酸二甲酯化学性眼烧伤

  硫酸二甲酯(DMS)是当今应用广泛的一种化工原料,其引起的急性眼部损伤多见于生产过程中的意外泄漏事故及工作人员的忽视。随着化学工业及私营企业的发展,这类化学中毒应引起人们的重视[1,2]。我院自2003年以来收治了因硫酸二甲酯导致化学性眼烧伤患者14例,经治疗后眼部病情均痊愈,现就眼部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资科和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共14例病人(28眼),均为男性,年龄20~47岁,平均31.9岁,均为双眼发病。

中毒原因:12例为在工厂工作中接触硫酸二甲酯气体,2例在装运中发生泄漏溅入眼内。

临床表现:根据眼部临床表现,按照Pfister对酸烧伤眼的分度[3],14例患者(28眼)均为轻度至中度损伤。轻度损伤12例:眼睑轻~中度水肿,有异物感,磨痛,畏光流泪,球结膜水肿,混合充血,角膜有较多明显点状浸润。中度损伤2例:眼睑明显肿胀,眼睑痉挛,异物感,睁眼困难,球结膜明显水肿,混合充血,角膜上皮片状剥脱,角膜基质水肿。本组病例中8例合并刺激性咳嗽,咽部充血,上呼吸道中毒症状。

治疗:①立即以大量生理盐水彻底冲洗结膜囊,如果病情较重、睁眼困难,给予倍诺喜表麻药1~3滴滴入结膜囊以便能彻底冲洗,冲洗时间均不少于30分钟。②轻中度者白天应用泰利必妥眼药水点眼,1滴/1次、1次/小时,夜间涂泰利必妥眼膏。角膜水肿严重者给予地塞米松3mg球结膜下注射,散瞳,涂泰利必妥眼膏,预防感染。呼吸道中毒症状重者经职业病科诊治,给予保持呼吸道通畅,静滴抗生素及激素,每日庆大霉素、地塞米松雾化吸入3~5次。

经上述治疗12例眼部损伤轻者在1周内症状消失,视力恢复,2例症状重者经2周痊愈,视力恢复,无后遗症。合并上呼吸道中毒者经治疗1周内均好转。

硫酸二甲酯是一种无色或淡黄色、低水溶性带洋葱味的刺激性液体,易蒸发,属高毒性,它附着于湿润的黏膜表面时可水解为硫酸、甲醇和硫酸氢甲酯等毒物,主要造成眼部酸性烧伤,对呼吸道粘膜及皮肤亦有刺激作用。伴有全身中毒症状的病人,可导致肝、肾、心肌等脏器的损害。由于硫酸二甲酯溶解度小,对组织刺激性弱,易蓄积,临床上有一定的潜伏期,其潜伏期与吸收的量、浓度及接触时间长短有关。硫酸二甲酯造成眼部酸性烧伤,酸溶于水而不溶于脂肪,故组织蛋白与酸液结合后形成较硬凝固物质,不溶于水,能阻止酸的再通透,又因酸不溶于脂肪故不易透过组织的脂肪成分,其烧伤为即时性浅表损伤,不易扩大,不向深部发展,坏死组织易脱落,伤口易于愈合,但接触时间过久仍可透入深部。基于以上特点,及时消除毒物非常重要,发生情况时应立即离开现场,彻底大量生理盐水冲洗眼部。

  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人们接触化工产品的机会明显增多,因此要加强化工产品的管理及其知识的宣传,增强个人防范意识。一旦发生此类危险应立即离开现场,及时冲洗及换衣服,及时到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林静,常丹,李正安.43例硫酸二甲酯气体眼烧伤临床分析.实用眼科杂志,1993,11(2):96-97.  2温以全,熊大芬,张孝年.硫酸二甲酯眼部损害.中华眼科杂志,1997,33:250.  3张卯年.眼创伤学.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7,249.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邮箱:职业: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