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抚摸满足婴儿皮肤饥饿

更新时间:2011-01-27 14:56:15

0岁一般指从出生到未满1岁,这期间的宝宝就称0岁宝宝,出生未满28天者又称新生儿。年轻的爸爸妈妈看着刚刚出生的小天使,抚摸着宝宝的小手,满怀希望要把小宝宝培养成一个聪明可爱的孩子,那么,该从何做起呢?对娇嫩的宝宝又能做些什么呢?  过去专家们只重视新生儿的喂养、体重、身高、发育和排泄方面的问题,而很少涉及“视能”、“智能”等心理发育。近几年,越来越多心理学研究表明:新生儿并非是无知、没有能力的。他们具有不可低估的心理能力,能良好地接受外界刺激,进行看、听、摸、闻等活动。20世纪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就是“孩子的经历将会改变大脑神经细胞的发育!越早这种作用越明显!”。观点依据在于:孩子3岁之前大脑正处于高度发育期,也是大脑神经细胞交流信息最迅速的时候。丰富多彩的经历,将有利于孩子大脑神经细胞之间建立复杂联系(科学家称之为脑建筑)。大约在孩子童年中期,大脑本身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已基本定型。用计算机术语来说,就是“硬盘已经格式化完毕,等待编程”。因而越早接受丰富的环境刺激和合理教育,就会越早发现孩子的才能倾向和潜能所在,培养出超常宝宝。  基于这些新的认识,人们重新思考新生儿的教养问题,继而提出:应从新生儿开始启蒙教育!创造促进孩子智力发育的机会!换句话说,不仅给他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条件,还要为他创建一个良好的刺激环境,不是让宝宝呆呆地躺在床上,面朝天花板,而要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感官刺激练习,促进其微弱的感觉和运动系统迅速发达起来。另一项重要内容是尽早培养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  把宝宝的房间或小床布置得“有声有色” 出生10几天的新生儿已能注视眼前的物体,喜欢看轮廓清楚、色彩鲜艳的东西,喜欢看人的笑脸,爱听温和的说话声和优美的音乐,如“小天鹅”乐曲。妈妈可以用鲜艳的布、纸和塑料品裁剪成鲜明的图案,挂在婴儿床的左右侧或悬在上方,也可用几个大红或翠绿色的大气球点缀房间,一个粗轮廓、红颜色的脸谱玩具也是训练宝宝视觉的好工具,如果脸谱玩具能活动、发出声音更好。新生儿调节视焦距能力差,物体离他太远或太近都看不清楚,物体最好距眼睛约20厘米,相当于抱婴儿喂奶时,妈妈的脸和宝宝的脸之间的距离。新生儿喜欢柔和的音乐和人的说话声,尤其是妈妈的声音。如果从出生就反复听一首曲子,那在他不高兴的时候,只要听到自己所熟悉和喜欢的音乐就会停止哭泣。另外,新生儿一般在安静觉醒吃饱状态下才会看和听,这时间很短,通常是吃奶后1小时。母亲要看准时间,抓紧机会,采用一个舒服的姿势(如半卧位抱在膝上)向宝宝示意房间的东西,要注意室内光线不能太亮,同时物体的位置要经常变化,以免引起斜视。  让宝宝尝人生百味 新生儿有良好的味觉,宝宝对甜味表示偏爱,给宝宝苦液体则会露出不愉快的表情(皱眉头,发出哭声)。这些并不意味我们不能给新生儿尝令他们讨厌的味道,生活本是百味,让他们一出生就意识到人生并非事事如意又何尝不可。事实证明:让宝宝尝一尝酸、甜、苦、辣等滋味,将有利于他们的味觉系统较快发育起来。  帮助宝宝发展皮肤触觉 每天抽出一段时间,在宝宝穿衣服较少的情况下(注意房间温度一定不低于24摄 氏度),妈妈可以把宝宝的小手放在妈妈的脸或乳房上,也可以帮宝宝握摸各种质地的小物品(布、铁、塑料等)。新生儿还处于无意握持阶段,当然不会拿东西,我们的意图也只限于发展其皮肤触觉。  与新生儿交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从心理角度来说,新生儿期是儿童性格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前依恋期。随着剪脐带时的咔嚓一声,切断了宝宝与母亲的直接生理联系,宝宝从子宫内转向子宫外生活。周围生活空间发生了巨大改变,而新生儿各器官的功能尚未完善,维持生命的能力远比小动物差,所以人们常认为新生儿是“易受伤害的”。妈妈管理宝宝的吃喝拉撒睡,是宝宝与外界发生联系的“中间人”,对宝宝的生存和心理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妈妈给宝宝带来食物、温暖、微笑和抚摸,物质和精神上的食粮,使宝宝对妈妈产生依恋,反过来促使妈妈意识到自己的母爱,然后在宝宝身上倾注更多内涵,最终在婴儿和母亲之间形成一种积极的、充满深情的相互依恋的感情。这种互动关系是人际行为的开端,影响他将来对家庭、集体和国家的归宿感,贯穿于一生。自小未能获得依恋的婴儿,长大后永远学不会爱或被爱,对周围总是没有信任和安全感。近年来,心理学家越来越强调在新生儿期建立亲子关系的重要性。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