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所致难产

更新时间:2012-11-23 07:23:57

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又称高张性宫缩乏力,是指子宫收缩失去正常的节律性、对称性及极性。约占l%。多见于高龄初产妇。枕后位及头盆不称者。

【诊断依据】

(一)临床表现

1.症状临产后产妇感到腹部剧烈疼痛,拒按,有时呈持续性腹痛,烦躁不安,常因不能忍受而呼叫,产程多延长,产妇易发生疲劳及衰竭。

2.体征宫缩时子宫中部或下部收缩强,而宫底部不强;宫缩间歇时子宫不能完全放松:宫颈口不扩张,先露不下降;产妇呼吸急促.肠胀气;胎儿窘迫症状出现较早。

(二)分娩监护仪监测 子宫收缩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虽称高张性子宫收缩,但实际上其平均收缩强度低于正常,间歇时的静息压高于正常(正常宫腔压力:产程初期宫缩时为3.3—4千帕(25—30毫米汞柱),第一产程结束时增至5.3一8干帕(40—60毫米汞柱)宫缩间歇时静息压为O.8一1.6千帕即6一1 2毫米汞柱。

【鉴别诊断】 .

(一)低张性宫缩乏力详见47.1.1节“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

(二)胎盘早期剥离多有外伤,高血压等史;除子宫收缩外,内出血症状明显,胎儿窘迫及死胎比高张性宫缩乏力更为多见(详见73节“正常位置胎盘早期剥离”)。

(三)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子宫收缩有其正常的特性,宫缩时宫颈口扩张迅速。如胎儿娩出无阻力,易发生急产。 ‘

(四)静滴催产索引起的强直性子宫收缩多见于催产素应用不当者,停滴后宫缩则逐渐减轻,甚至消失。

47.1.3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

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多见于经产妇。临产后宫缩规则,腹痛比较明显,产程进展快;如果胎儿下降不受阻,常导致急产(全产程在3小时内)。查体示宫缩有规律性,对称性及极性;宫缩强度大,收缩频繁,易发生胎儿窘迫。通过分娩监护仪监测,发现宫缩规律、频繁。羊膜腔内压力往往大于6.7千帕(50毫米汞柱)。

【鉴别诊断】

(一)强直性子宫收缩子宫收缩过强与强直性子宫收缩的共同点为子宫收缩强度均较强,但前者多见于经产妇,子宫颈口扩张迅速,产程短,两次子宫收缩间子宫松弛,唯间歇时间较短。强直性子宫收缩多见于催产素引产不当,子宫呈持续性收缩,产程不进展,易发生胎儿窘迫,停止催产素引产后,子宫收缩即可减弱。

(二)胎盘早期剥离胎盘早期剥离时,子宫持续性收缩,但本症多有外伤及高血压史,内出血症状明显,易发生死胎,无急产等,易与协调性宫缩过强鉴别。

(三)不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 与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的共同点为宫缩时腹痛均较明显,其区别在于不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子宫收缩时失去其特点,表现为宫缩不协调,子宫可触到收缩环,胎头常高浮,产程不进展,而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则反之。47.1.4不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

不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又称子宫痉挛性狭窄环,系子宫肌壁某部肌肉,发生局部不协调的收缩并形成环状狭窄。环的形成原因可能为原发性子宫功能障碍,但产妇精神紧张、过度疲劳、宫腔操作及不适当地应用宫缩药物也可引起。狭窄环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以子宫口下段交界处,围绕胎颈、胎腰处及宫颈外口多见。

【诊断依据】 ‘ .

(一)临床表现

1.症状 临产后子宫收缩强烈,并有持续性腹痛,产妇常有疲劳、产程延长。若胎膜已破,羊水流尽,胎儿可于短期内死亡。

2.休征

(1)-腹部检查腹部扪诊时,触不到环,但在环所在部位有明显触痛。腹部听诊时,胎心率或快或慢或不规律。如果狭窄环在先露部远侧端,则胎头高浮,宫缩时也不下降.狭窄环如在胎先露部上方,则子宫收缩时先露部不仅不下降反而上移。

(2)阴道检查 当狭窄环靠下时,宫腔内可扪及坚硬而无弹性的环形狭窄部,环的上下部分均不紧张,环的位置不随宫缩而上升。产程停滞;宫缩时宫颈缩小;羊水中可出现胎粪。

(二)试验诊断 停止产科操作,使用镇静,止痛剂(如吗啡、杜冷丁等)或肾上腺素(1‰肾上腺素l毫升加入5~lO%葡萄糖溶液250毫升,以不超过5微克/分的速度静脉滴注),可使痉挛性子宫收缩放松,狭窄环自行消失。

【鉴别诊断】 ,

(一)病理性收缩环多见于头盆不称或产道梗阻者,产程长,‘产妇烦躁不安、腹痛剧烈、拒按,子宫下段压痛明显,在耻骨联合上6横指左右可触及狭窄环,导尿时常可见血尿,为子宫破裂的先兆,剖宫产时见子宫下段拉长、变薄;胎儿常因缺氧而窘迫死亡。若不及时手术,可导致子宫破裂。

(二)胎盘早期剥离 详见73节“正常位置胎盘早期剥离”。

(三)高张性宫缩乏力 详见47.1.1节“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

(四)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详见47.1.3节“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47.2软产道异常

软产道包括外阴、阴道、子宫颈及子宫体,上述诸器官的异常可致难产;此外。软产道外的病变,如卵巢肿瘤、腹膜后肿瘤等,也可导致软产道阻塞而引起难产。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