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看看乳腺增生的误区你犯了没?

更新时间:2012-11-23 07:44:18

  误区一:乳腺增生可通过长期口服药物治愈。

  专家观点:乳腺增生是慢性的与内分泌失调有关的一组疾病或疾病过程。一般只对增生的肿决及疼痛进行治疗,上述症状好转后无需长期治疗,一种药连服最好不要超过1月。

  误区二:乳腺X线检查是不是越多越好。

  专家观点:乳腺X线检查是发现早期乳腺癌的最佳方法,但不必要在短时间内反复检查,尤其是青春期、妊娠哺乳期的乳腺对X线敏感,过度暴露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病率,值得注意。

  误区三:细针活检会促使乳腺增生恶变与肿瘤转移。

  专家观点:细针活检足快速、方便、准确的判断疾病性质的方法,细针活检(FNA)不会引起转移或良性肿块恶变。英国一项上十万例的PNA调查没有发现一例是由细针活检引起的恶变、转移。况且一旦快速确定疾病性质后尤其是肿瘤,其随后的治疗(手术、放疗、化疗)也让肿瘤无喘息之机,给病人带来生存益处;相反不及时诊断,不了解疾病性质,治疗不及时,反而会导致肿瘤的转移与复发。

  误区四:乳腺增生不用治疗,每个女人都有经前乳房胀痛。

  专家观点:乳腺增生的典型表现就是经前乳房胀痛,经后减轻或消失。这是不正常的。此病很普遍,许多人习以为常不去诊治,有些专业医生也认为不需要治疗,使许多乳腺增生加重,甚至癌变。

  误区五:乳腺增生不用治,完全可以自愈。

  专家观点:正常乳腺上皮向恶性转化有一个过程,即增生-不典型增生(癌前病变)-原位癌-浸润癌。临床上,囊性增生为不典型增生,其组织学改变是不可逆的,称为癌前病变。

  乳腺增生癌变的高发年龄段为两个:30~40岁为第一个高峰期;60~70岁为第二高峰期,绝经后卵巢无排卵功能了,雌激素主要是肾上腺分泌的,雄烯二酮激素在脂肪、肝、肾、肌肉中转化生成。

  误区六:乳腺增生治不好,等生孩子或绝经后自然就好了。

  专家观点:乳腺增生反复发作是因为单纯服药,未综合治疗;疗程不足,月经后乳痛好转就停药;疗效不好时,未及时中止转做手术,以致恶变;一开始就误诊为乳腺增生,其实是乳腺癌。

  妊娠期随着乳房增大,乳腺增生会加重,哺乳期好转,断奶后增生会加重,所以说生孩子后乳腺增生会痊愈是完全错误的。

  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只有纠正了乳腺增生的治疗误区,才能正确治疗乳腺增生,然而在乳腺增生病的治疗过程中,要积极配合医生的诊断治疗:

  1、应在自己信任的某医院或某专科医生处相对稳定地治疗一段时间,不要频繁更换,以免因医生不了解全部病情而重复检查或作出不正确的处理、应坚持用医生的处方用药治疗完规定的疗程,不要因一时没有见到明显的疗效而轻易放弃原疗法,又重新开始新的方法、在治疗过程中,严格遵守一些宜忌原则,如服中药期间应忌食生冷、油腻、腥发、辛辣等食物;有些活血化瘀药物在月经期应停服、在治疗过程中如出现感冒及各种感染性疾病时,先治疗新出现的急性病,再治疗乳腺增生病。

  2、乳腺增生病是一个慢性过程,所以其治疗也不是吃几天药就能立即解决问题的,但也不能因为患了乳腺增生病就吃一辈子药。那么,怎样掌握这个尺度呢?什么样的情况需要治疗、什么样的情况可以暂时停止治疗、停止治疗多长时间后需要再进行治疗呢?这要根据每一个患者的不同情况而确定,不可一概而论,而且应该由每一个经治医生提出具体方案。对于患者来讲,则应注意体察自己病情的变化,随时与医生交流自己治疗后的感受;在治疗间歇期间,应学会自我检查方法,发现问题及时就诊;至少每半年到经治医生处体检一次,以使那些细小的变化能够在较早期被检出。

  3、由于乳腺增生病患者中的年龄较大、病史较长、肿块较大且硬、肿块与月经关系不甚明显者,有乳腺癌家族史者,特别是曾经活检证实为乳腺非典型增生者,比较容易发生恶变,所以这样的患者应较普通增生的患者更为警惕,必要时可考虑手术活检。

  乳腺增生病患者还应注意的是要对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既不可以无所谓的态度对待它,认为它不妨碍生活和工作而不予理睬,又不可过分紧张,总是害怕它会在某一天恶变成癌而惴惴不安。

  小编结语:看过此篇文章的女性朋友可不要再犯这些误区了噢,远离误区才是治愈的关键,还有就是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