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酒精性心肌病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更新时间:2012-11-26 06:29:32

  酒精为一简单的二碳化合物,饮用后在胃肠道尤其是十二指肠和空肠以单纯扩散的方式很快吸收,浓度越高则吸收越快,而后在肝脏乙醇脱氢酶作用下氧化为毒性产物乙醛,再由乙醛脱氢酶氧化为醋酸盐,进入柠檬酸循环,继续氧化成二氧化碳及水。有研究认为酒精性心肌病的发病与饮酒的时间和量效关系不大,存在个体差异,酒精的作用是致病因素或仅是条件致病因素尚不明确。

  酒精性心肌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乙醛直接作用于心脏,干扰线粒体的呼吸,损害细胞膜的通透性,使膜屏障保护作用丧失,影响心肌细胞离子的跨膜转运。

  (2)酒精代谢产物使三羧酸循环中某些酶,如谷草转氨酶(GOT)、苹果酸脱氢酶、异枸橼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LDH)和醛缩酶等从心肌细胞中逸出,干扰心肌细胞的脂肪代谢,影响心肌细胞功能,使心肌细胞不能有效地利用脂肪酸产生能量,并使甘油三酯在心肌中堆积,造成心肌不可逆损伤,使心肌细胞兴奋性增高易致心律失常。

  (3)血液中高浓度乙醇直接损害心内膜,使心内膜形成局灶性纤维化。饮酒患者多数有吸烟史,大量尼古丁的吸入大大增加了左室心肌硬化及胶原纤维的聚集,在心肌病变的形成中起一定的作用。

  (4)长期饮酒可致体内钙平衡失调,由于钙内流减弱,离子通道数量减少及活性受抑,使胞浆内游离钙浓度降低,因而削弱了心肌收缩的始动与调节功能。长期饮酒可致营养障碍,B族维生素及叶酸不足造成硫胺素的缺乏,也是引起心肌病变的重要因素。

  (5)长期饮酒尚可影响收缩蛋白功能,干扰脂质过氧化过程。酒精饮料中的附加剂(如氯化钴)与酒精性心肌病的发生有关,钴可影响线粒体高能磷酸化物的利用,从而诱发心衰。乙醛可促进儿茶酚胺的释放使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冠脉痉挛,造成心肌缺血。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