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脑损伤后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更新时间:2012-12-05 11:02:24

.adbox1{float:leftadding-right:10px;width:280px;} .adbox1.titl{float:left;width:280px;} .adbox1.coox{border-bottom:1pxsolid#DD6800order-left:1pxsolid#DD6800order-right:1pxsolid#DD6800adding:10px0;text-align:center;width:278px;}

脑损伤后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1..1高危因素:高危因素是指在胎儿期、分娩期和新生儿期对新生儿的身心发育(尤其是脑发育)有不良影响的因素。可分为胎儿期因素、分娩时因素、新生儿期因素。

.1.1胎儿期因素(产前因素)包括年龄16岁以下和40岁以上的分娩、初产妇35岁以上;既往妊娠分娩史有异常;妊娠早期的性器官出血;妊娠3个月以内病毒感染;吸烟习惯;放射线照射;内分泌疾病史;肥胖;妊娠中毒症;妊娠中的感染;妊娠中的重症疾病;长期用药;贫血等。

1.1.2分娩时因素(产时因素)产程长;早期破水;胎盘早剥;羊水异常;脐带异常;胎儿呼吸窘迫;妊娠中毒症、糖尿病,双胎、多胎、前置胎盘;剖腹产;臀位、高位中位产钳分娩等。

1.1.3新生儿期因素(产后因素)早产、过期产;低出生体重儿,巨大胎儿;窒息1分钟Apgar评分<4,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呼吸暂停、青紫发作、畸形、产伤、出血,贫血、感染(颅内);呕吐、低血糖、中枢神经异常、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1.2高危因素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1.2.1在胎儿期、分娩期、新生儿期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可能由于脑发育不良、缺氧缺血性损或产伤而产生脑损伤。

1.2.2其后果有可能发生小儿脑损伤性疾病如脑性瘫痪、智力低下、行为异常、语言障碍、听力障碍、视力障碍、癫痫、行为异常、感知觉障碍等。

2.脑损伤早期诊断的必要性:

2.1目前尚无法正确判断高危儿是否存在脑损伤及其程度,许多脑损伤儿在出生时或新生儿期还未表现出明显异常,常要到生后2-3个月后(大多数甚至到6个月后)才能表现出明显的异常,而此时许多障碍已固定化,脑损伤危害已经形成,康复治疗已难完全恢复脑功能。

2.2因此,对每一个高危儿都应该进行医学观察,定期随访,对脑损伤儿做到早期诊断,早日进行康复治疗。

3.目前脑损伤早期诊断常用的医学诊断名称或术语3.1中枢性协调障碍(ZKS,CCD)

3.2运动发育迟缓

3.3脑损伤综合征(BDS)

3.4创伤性脑损伤(TBI)

3.5精神运动发育迟缓

二、脑损伤综合征的概念

1.1.2脑损伤综合征(Braindamagesyndrome,BDS或Syndromeofcerebraldysfunction)

1.2.1最早由Dehoff提出,初起主要用于理解脑瘫是脑损伤后多方面脑功能障碍的一个方面。提出脑瘫、癫痫、智力低下、行为异常应看作是小儿脑组织生长发育过程中受损伤后产生的必然结果。1967年又将语言障碍及轻微脑损伤综合征(MBD)也列入脑损伤综合征之内。.2.21964年日本学者酋林规定脑损伤综合征有以下四大特点:脑瘫、智力不足、癫痫、行为异常。

2.脑损伤综合征的概念:

2.1是在高危儿脑损伤后在明确脑瘫、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癫痫、行为异常等障碍前所引入的一个过渡性诊断。

2.2常用于小于六个月婴儿。

2.3增加脑损伤综合征这一过渡性诊断,不仅可不漏诊脑瘫等疾病,同时还不扩大化诊断,并可使其他类型的脑损伤得到早期治疗。

2.4与中枢性协调障碍概念的区别:中枢性协调障碍是指小儿姿势与运动协调性发生紊乱的阶段,具有姿势反应性异常的脑瘫危险儿,或用于早期诊断脑瘫的脑损伤儿(侧重于运动功能),是早期诊断脑瘫的代名词。

脑损伤综合征概念包含中枢性协调障碍概念。

三、脑损伤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与分度

1.诊断标准:

1.1 脑损伤综合征诊断标准为有脑损伤/高危病史,并具下列条件之一:36项1-12个月神经运动检查项中出现3项以上或癫痫发作、眼不追光、对格格声无定向反应3项中一项明确存在;总发育商≤85%或一个单项≤70%;36项中存在1项加总发育商≤90%或一个单项≤80%;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A)≤35分;

1.2 可参照ZKS诊断标准(如符合ZKS标准则肯定符合1.1标准)。

2.分度:可参照ZKS分度标准

2.1极轻度:Vojta姿势反射中,有1-3种异常;

2.2轻度:Vojta姿势反射中,有4-5种异常;

2.3中度:Vojta姿势反射中,有6-7种异常;

2.4重度:Vojta姿势反射中,7项全部异常并有肌张力异常者。

四、脑损伤综合征的预后

1.不良预后:有可能发展为脑性瘫痪、智力低下、行为异常、语言障碍、听力障碍、视力障碍、癫痫、行为异常、感知觉障碍等。

2.ZKS预后推测:

2.1极轻度ZKS发展为脑瘫的比率为7%;

2.2轻度ZKS发展为脑瘫的比率为22%;

2.3中度ZKS发展为脑瘫的比率为80%;

2.4重度ZKS发展为脑瘫的比率为100%。

五、脑损伤综合征的早期干预治疗

1.概念解释:早期干预是指对发育偏离正常或可能偏离正常的高危儿的有组织、有目的的综合康复治疗活动。由于新生儿及小婴儿脑功能发育不完善,即使有脑损伤,也不一定很快出现神经系统症状,高危儿的定期随访检查可早期发现某些异常神经系统症状,指导脑损伤儿尽早开始干预治疗。

2.干预目的:抓住脑发育及智能发育的关键时期,利用药物或环境刺激的方法减轻或修复

脑组织病变,阻断神经细胞凋亡,从而减轻或防止神经后遗症,提高人口未来素质。

3.方法

3.1药物

3.1.1目的:改善颅内供血障碍,促进脑细胞代谢,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与修复,减轻和防止神经后遗症的产生。

3.1.2方法:常用的药物有以下几类。

3.1.2.1改善脑微循环药物:胞二磷胆碱注射液,用法及剂量:50-200mg/d,用5%或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150-200ml,缓慢静脉滴注,每日一次,20日为一疗程。东莨菪碱注射液,用法及剂量:0.03-0.06mg/Kg.d,用5%或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50-100ml,缓慢静脉滴注,每日一次,20日为一疗程。最好在多部位微循环显微镜的监测下用药,根据患儿微循环障碍的程度及耐受性逐步递增用量。

3.1.2.2营养脑细胞、改善脑代谢药物:本类药物多为含必需氨基酸及低分子多肽,可直接进入脑的神经细胞,促进病损的脑细胞功能恢复。脑活素注射液、脑组织注射液、脑多肽注射液,用法及剂量:5-10ml/d,溶于生理盐水100-250ml中静滴,每日一次,15-20日为一疗程。上述三种药物据患儿情况任选一种。

3.1.2.3促神经细胞的生长与修复药物:目前临床常用的有神经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用法及剂量:1000-2000u/d,肌注或穴位注射,每日一次,30日为一疗程。

3.1.2.4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制剂: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为神经细胞发育所必需。可选用施尔康、21金维他等。

3.1.2.5调节肌张力药物:主要有安坦、力奥来素、舒乐安定等肌紧张松弛药物。

3.1.2.6合并癫痫者:给予抗癫痫药物:主要有苯巴比妥、丙戊酸钠、妥泰等药物。

3.1.2.7中药:患儿运动功能障碍的主要关键是胎气怯弱,先天禀赋不足,多导致患儿肝肾两虚,精血不足,脾气亏损,肌肉软弱无力,而产生“五软”、“五迟”。中医治疗原则应以补益先天肾气,填精益髓为主,兼顾培育后天脾胃之气,调理饮食。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六味地黄汤,根据临床症状进行辩证施治。

3.2运动疗法

3.2.1Domam-Delecato治疗法:由物理治疗师Doman与教育心理学家Delecato合作于70年代创建于美国,主要通过对视觉、听觉、触觉、浅触觉、平衡觉、温度觉六通道的全面康复及强化训练,促使患儿全面发育。每人7小时每天,重症14小时每天。3.2.2Bobath治疗法:Bobath为英国的神经病学博士。

3.2.2.1机制与目的认为运动障碍主要系脑受损后原始反射持续存在和肌张力改变造成异常姿势和原始运动模式主导其整体运动,妨碍了正常的随意运动;恰当的刺激,可抑制异常姿势反射和运动模式,利用正常的自发性姿势反射,平衡反射等调节肌张力,使患儿体验正常的姿势与运动感觉从而改善异常运动的控制力,诱发正确的动作。

3.2.2.2方法抑制性手法,反射性抑制手法,抑制异常姿势和肌张力,常用以阻断痉挛;促通性手法,促使患儿正常姿势和运动模式,阻断异常信号的传入和强化正常信号的传入,使患儿动作趋于正常化;感觉刺激法,采用加压或控阻负重法、叩击法,提高肌张力抑制不自主动作。3.2.3Vojta治疗法:vojta为德国的神经病学博士。包括反射性腹爬及反射性翻身。

3.2.3.1机制与目的通过多次刺激诱发带,出现反射性运动模式,最终达到反射运动变为主动运动。

3.2.3.2方法治疗师用手指按压脑性瘫痪患儿身体某特定部位(称诱发带),使患儿产生反射性翻身和匍匐爬行,两种基本动作模式。他将这种匍匐爬行称为人体所有协调运动的先导。每天操作4次,每次10-15分钟。这种方法首先在国内佳木斯与日本联合推广应用,取得了效果。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