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高血压被忽视的杀手:高盐饮食

更新时间:2010-09-22 13:25:53

  据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我国城乡居民平均每日每人盐摄入量为12克,其中农村12.4克,城市10.9克:北方约为每12g-18g,南方约为每天7-8克。北方地区高于南方地区。与此对应的是,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呈增长态势,2002年成人高血压患病为18.8%,比1991年增长31%。估计目前全国有高血压患者2亿,每10个成人至少有2人是高血压。部分北方地区成人高血压患病率达30%,即每10个成人有3人是高血压。由此可见,高盐饮食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高盐饮食地区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往往较高。


  为什么高盐摄入过多会引起血压升高呢?简单地说,盐摄入多了,血管中的水分就会增加,使血管壁受到的压力增强,最终导致了血压的升高。然而,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1+1=2的公式,而是一个很复杂的变化过程,涉及到体内许多调节的机制,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人体对盐的敏感性,个体差异很大。研究结果表明,盐敏感者有一个明显特点,即摄取了较多盐以后血压会升高,摄取的盐量越大,血压就越高。这种变化可能存在着人体钠泵基因突变,并带有显著的遗传性。在我国的人群中盐敏感性的人所占的比例很高,在高血压的人群中大约有50%的人存在这种盐敏感,血压正常的人中也有约25%的人有盐敏感。

  皮肤是人体储存盐份的一个重要场所。而某些细胞在人摄入含盐食物时会被激活,由此导致调节淋巴管形成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增多,如果这一机制受损,皮肤中就会储存过多的盐,血压便会升高。

  10例成人高血压患者中有3例是由钠盐摄入量过多导致的。通过减少钠盐摄取量的方式能够有效降低血压,而且在每年全球死于高血压的700万患者中,大部分是可以通过减少食盐用量避免的。因此,盐与高血压是危害公共健康的两个“无声杀手”。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说明盐是必不可少的。那么,人体每天需要摄入多少盐才能够满足生理需求?

  钠是人体必须的一种元素,食盐是补充钠的主要途径,也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从人体生理需要的角度,每人每日必需的钠仅为1.5克。所以少吃些盐对人体不会引起什么损害,只是会对饮食时的口味会造成一些不足;而多食盐可以满足了口味的需求,可能增加食欲,从中获得一些快乐,却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别小看食盐这点小事,对由此引起对人体的利弊关系一定要有充分的认识。

  医学界提倡民众把现有盐的摄入量减少至4-6克,即比现有盐的摄入量减少1/2-1/3,每日每人摄入食盐小于6克。一个普通啤酒瓶盖装盐,平装满一盖,即相当于5-6克食盐。其实,人体对钠的生理需要量仅为每日0.5克,而日常生活中人们吸收的食盐远远超过人体需要。

  6克盐的衡量方法:

  (1)一个普通啤酒瓶盖装盐,平装满一盖,即相当于5--6克食盐。

  (2)限量小盐勺:应用2克小盐勺控制盐量。

  (3)凡口味偏重者还可以采用在原来用盐量的基础上减少1/3—1/2的办法。

  (4)使用低钠盐饮食。

  做菜时,用酱油、豆酱、芝麻酱调味,或用葱、姜、蒜等香料提味,做出的菜比直接用盐味道更好。以酸代咸也是个好办法,灵活运用糖醋风味菜,或用醋拌凉菜,既能弥补咸味的不足,还可促进食欲;利用蔬菜本身的强烈风味,如番茄、洋葱、香菇等加入其他味道清淡的食物一起烹煮来提味也是个方法;推迟放盐的时间也是个办法,待炒菜出锅时再放盐,这样盐分不会渗入菜中,而是均匀散在表面,能减少摄盐量;鲜鱼类可采用清蒸,可以减少放盐的量;做汤时尽量少放盐,或完全不放盐,用蘑菇、木耳、海带等提色提鲜就足够了。但是要注意的是少吃酱肉、香肠、烧鸡、熏肉等熟食,其含盐量比一般菜肴高出许多。

  正常人减少盐的摄入量,可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减少脑卒中,心脏病和肾脏病的发病和死亡。

  推荐阅读:高血压患者的九大“要命时刻” 

心血管科热文精彩推荐 葡萄酒有效防心血管病 心脏病变都写在脸上 高血压用药11大疑惑 治好高血压 7点必看 引发高血压的危险动作 胆固醇扣动猝死"扳机" 合理膳食向心梗说NO 牙多黑血管就有多"黑"

 更多心血管疾病知识尽在>>>中国第一心血管疾病门户

(实习编辑:李杏)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