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孕妈妈香甜入梦三守则

更新时间:2010-09-22 14:23:07

  怀孕是人生里一段珍贵而奇妙的旅程,充满惊喜、期待、担忧、困扰和幸福感,所有这些感受矛盾但彼此交织着,伴随我们整个孕期生活,睡眠,就是怀孕后普遍会遇到的困扰之一。

#hzh_woman { display: none; }

  很多妈妈会很奇怪,为什么有足够的时间了,自己反倒不如孕前睡眠质量好了呢?

  做噩梦、惊厥、嗜睡、失眠、生物钟紊乱……孕妈妈被这些睡眠障碍折磨得身心疲惫不堪。

  孕妈妈为什么会遭遇睡眠障碍?怎么做才能找回香甜的睡眠呢?

  本期我们将关注您的睡眠,为您的睡眠困扰分忧解难,我们一起努力吧?

  守则1:好习惯是好睡眠的基础

  A、守则请遵守饮食纪律哦!

  1、 睡前3小时内最好不要进食,不然,胃里的食物还没消化会令身体过于兴奋,导致孕妈妈难以入睡、做噩梦。

  2、 晚餐时应吃些容易消化的、保暖的、安神的食物,利于睡眠,不宜吃很油腻的食物。

  3、 孕妈妈很容易饿,不妨在睡前喝一杯热牛奶,可助睡眠。

  B、每天多运动睡得香哦

  听前辈妈妈说,孕期千万不能懒哦,赖在家里不出门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多做适当的运动、多和朋友交流,有利于身心健康,对睡眠有直接的好处。

  1、 每天坚持做些户外活动,比如散步、家附近的超市逛逛,当然不要去空气很差、人太拥挤的地方。

  2、 每周可去参加一些孕妇保健讲座班、妈妈聚会之类的活动,可以认识很多孕妈妈朋友,孕妈妈之间的交流能够缓解自己的紧张情绪。

  3、 睡觉前不要做过于激烈的运动或体操,否则会因兴奋而难以入睡。

  守则2:孕期睡姿不简单呀!

  采用什么样的睡姿睡眠,很重要哦,好的睡眠姿势不但会带来好的睡眠,还会避免因姿势不对带给胎儿的负面影响。

  A、仰卧、左侧卧、右侧卧对睡眠的影响

  1、左侧卧:据医生介绍,左侧卧是最佳的睡眠姿势,对妈妈和胎儿都有益处。容易浮肿的孕妈妈更应左侧卧。

  2、右侧卧:如果采用右侧卧的睡姿,隆起的腹部会压迫静脉、阻碍血液向心脏流动和供给,静脉旁边的淋巴管也会受到压迫而导致浮肿、静脉曲张。

  3、仰卧:如果采用仰卧的姿势睡眠,增大的子宫会压迫到腹主动脉、影响对子宫的供血,胎儿发育受到干扰。

  4、整晚只保持左侧卧的睡眠姿势也是不对的,要偶尔左右侧卧交替一下。

  B、左侧卧中的不同睡姿

  1、腹部稍隆起时,采用左侧卧的姿势睡眠时,上面的腿可稍稍向前弯曲,两腿间夹一个侧睡夹垫或枕头,可使孕妈妈的腰背部得到放松,可减轻腰酸背痛。

  2、孕中、晚期时,上面的腿可向前弯曲,让腹部贴于床面,可放松腰背肌肉。如果能在身旁放个长抱枕,还可方便孕妇随时倚靠。或者弯曲位于上侧的腿,膝盖下垫靠枕,就可保持姿势稳定,安然入睡了。

  守则3:营造舒适睡眠环境

  所谓的睡眠环境,包括室内的温度、空气质量、湿度、空间、声音、寝具和孕妈妈的体温等方面,赶快看看自己的卧室吧,是否每项都符合自己的睡眠要求呢?

  A、为自己准备舒适的寝具

  1、床垫:孕妈妈的床垫不能过于柔软,也不能直接买席梦思床。如果在床垫或硬板床上铺

  相当于9cm左右的棉垫,会更适合孕妈妈的。

  2、枕头:孕妈妈的枕头不能过于柔软或坚硬,以松软为宜,高低也要适中,不可过低和过高,以免睡眠中头部有不舒适感。另外,也可选形状合适的靠垫充当枕头,只要舒适就会帮助孕妈妈的睡眠。

  B、你的卧室环境怎么样呢?

  1、温度:卧室内的温度在17℃~23℃之间是最理想的;

  2、湿度:室内湿度最好控制在40%~60%之间;

  3、空气:不妨买一台室内空气净化器,对室内空气进行净化和消毒;

  4、杂物:房间里不要有太多杂物,特别是床上,太杂乱的环境会坏了你的情绪,将物品收纳整理到合适的空间里,保持卧室整洁,创造舒适的睡眠小环境。

  5、封闭:卧室内是你相对比较个人的空间,是仅供你睡觉、休息、独处的自由领地。所以,学会“封闭”自己的小窝来保持安静而自由的环境,哪怕是家人也是会理解的,否则你会找不到安全感而难以入睡的

  结语:

  希望孕妈妈可以通过上面的内容找到预防睡眠质量下降的方法,更希望能帮到那些已经有睡眠质量下降的孕妈妈找到问题的根源,及时进行调整和改善,让您拥有安稳、舒适、甜美的孕期睡眠!

(实习编辑:嘉瑶)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