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5胰腺炎的中药用药原则

更新时间:2010-09-22 14:37:02

  元旦节那天晚上,陈大姐参加了一个亲戚的婚礼,高兴之余,多吃了点饭菜,还喝了些酒。半夜,陈大姐的肚子咕噜作响,随后,她吐了几次。黎明时分陈大姐觉得肚子疼痛难受,她以为是消化不良,随便吃了些助消化药和止痛片。但后来肚子阵痛却越来越难受,疼痛还放射到了背部。后来,又出现了呕吐。天亮以后,陈大姐赶紧去附近的一家中医院看医生。医生仔细问了病史,给她做了化验检查后,劝陈大姐留下住院。原来,陈大姐患有慢性胰腺炎,这次因为不注意饮食,得了个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

  中医把慢性胰腺炎分为虚证和实证。虚证以腹胀、隐痛为主;实证以腹痛剧烈为主,常见于热证,腹部有包块,常兼有淤血。中医对慢性胰腺炎的治疗原则是虚证治本为主,实证治标为先。

  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以实证为主时,表现为腹痛拒按、恶心呕吐、大便不通。治疗应采用通里攻下,清热解毒,疏肝理气,活血化淤的方法。如有虚证,要健脾益气,淡渗利湿。

  属于实热结滞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清胰汤合小承气汤加减是常用的方剂。其主要组成为白芍10~20克,柴胡、黄芩、枳实、延胡索、半夏、陈皮各10~15克,大黄(后下)、甘草各6~10克,厚朴、木香、川楝子各10克。

  医生用清胰汤合小承气汤和一些西药给陈大姐治病,经过两个星期的治疗,陈大姐总算出院了。临走前,医生给陈大姐详细介绍了她的慢性胰腺炎的特点和注意事项。

  慢性胰腺炎分为慢性复发性胰腺炎和慢性持续性胰腺炎两种,彻底治愈有一定的难度,容易复发。这种病在国外常发生在酗酒或酒精中毒的人身上,而国内半数慢性胰腺炎患者则患有胆道疾病。此外,基因变异、自身免疫疾病、感染、血管性疾病也与它有关。有意思的是一些患者找不到病因。

  中医认为慢性胰腺炎表现为肝郁气滞,脾胃湿热蕴结为主的实热或湿热淤结。主要是由于饮食或情绪原因使肝胆脾胃功能失调、肝失条达、疏泄不利、脾失健运、升降失和,从而导致湿热淤结于中焦(《内经》中把人体分为上焦、中焦、下焦三个部分,对应的脏腑分别是心肺、脾胃、肝肾,中焦即脾胃。-编者)。中焦气机不畅,继而气滞血淤、生湿蕴热、邪热壅塞,属"腹痛"、"胁痛"、"胃脘痛"、"症瘕"等病证范畴。慢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案是以控制症状、改善胰腺功能和治疗并发症为重点,强调以个体化治疗为原则的综合治疗。慢性胰腺炎初期多以标实证兼有为主,表现为湿热蕴结于中焦,或兼有饮食积滞,肝郁气滞或腑气不通。此时应以通六腑为主,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

  寒实内型的慢性胰腺炎表现以腹痛拒按,呕吐,不思饮食,面色灰暗为主的。治疗应温阳散寒、导滞止痛。常用大黄附子汤加减。大黄(后下)6~10克,附子3~9克,细辛1~3克,枳实10~15克。里寒较重者,加干姜10~15克;积滞较重,加槟榔10~15克。

  腹痛或腹块固定,拒按,皮肤染黄,舌有淤斑的病例,多数是合并胆道疾患。中医属肝气郁滞,气滞血淤。治疗以疏肝理气,止痛,活血通淤,调脾散结为主。常用膈下逐淤汤加减。胡柴、桃仁、当归、赤芍、枳壳、延胡索、五灵脂、茵陈各10~15克,红花、乌药、川芎各10克,甘草6~10克,皮肤染黄者,加金钱草10~20克,有感染者,加金银花20克,败酱草20~30克。

  进食后胃胀痛、无力消瘦、大便稀、舌苔腻厚的病例为脾虚食积。治疗以健脾益胃、消食导滞为主,常用香砂六君子汤合保和丸加减。陈皮、茯苓、白术、半夏、枳实、连翘各10~15克,砂仁6~10克,神曲、山楂、莱菔子、人参各10克,泄泻较轻者,可加山药、莲子肉、白扁豆各10~20克;症状较重者,加诃子、芡实各10~15克。这种类型的病例用健脾利湿,理气化淤方法参苓白术散加减。方剂组成为郁金25克,茵陈、党参、白芍、胆草各20克,白术、茯苓、川芎柴胡各15克,鸡内金、枳实各10克,附子6克。

  其实,民间尚有一些验方对慢性胰腺炎也有疗效。其中,滋水清肝饮就是一有效的方剂。其组成为生地、山芋、陈皮、柴胡、丹参各20克,香附、白芍、胆草各15克,山药10克。睡眠差的患者加龙骨、枣仁;胃口差的患者加砂仁、内金;发热加佩兰、板蓝根;倦怠乏力的患者加党参、薏苡仁。滋水清肝饮疏肝理气,是辛平的滋阴固本的方剂。龙牡潜阳。山芋、白药滋阴保肝,丹参活血化淤。香附、陈皮助柴胡、泽泻可疏肝理气。稳定期用党参、砂仁、当归、扁豆补土培元。助正气,修复受损机体和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另一组方清胰汤据说也是一个有效的方剂。该方药用柴胡、蒲公英、白芍各25克,大黄20克,木香、胡黄连、芒硝各15克,延胡索10克,(黄芩10克,另包分次溶化服)。方中柴胡、木香、延胡索的功用是疏肝理气止痛,白芍养血柔肝,大黄、芒硝破逐积滞,黄芩、胡黄连、公英清热利湿解毒。

  听完医生的这番讲解,陈大姐说,以后我在吃东西的时候得多注意一点才好。

  小编提醒: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外科频道

(实习编辑:陆云云)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