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宝宝的三种睡眠姿势大PK

更新时间:2010-09-21 10:30:13

  有人说仰着睡宝宝会睡成个“扁脑袋”;也有人说让宝宝趴着睡,是遵循了“自然规律”,即人生来就是喜欢趴着睡的;还有人说宝宝侧着睡最科学、最安全。究竟这三种睡姿哪种最安全,哪种能睡出漂亮头型呢?宝宝的三种睡眠姿势大PK

  1 仰睡宝宝 头型漂亮程度:★★★ 安全指数:★★★ 过去父母都习惯于让宝宝采用仰卧的睡姿,这种睡眠姿势便于父母直接观察宝宝脸部的表情,可以使宝宝全身肌肉放松,对其心、肺、胃肠和膀胱等脏腑器官最不易造成压迫,宝宝的四肢也能够自由地活动。但是经常仰睡,会使宝宝的后脑勺扁平,面部较圆,也可能使得已经放松的舌根后坠,所以也有阻塞呼吸道的疑虑。

  仰睡的优点 身心放松:无压迫感,自然放松,让宝宝感到比较舒服; 安全性高:宝宝的口鼻不会被棉被等外物遮掩而导致窒息,安全性较高; 减少压迫:不会对宝宝的心、肺、胃肠和膀胱等全身各脏腑器官造成压迫; 便于照顾:父母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宝宝的睡眠状态,随时给予呵护。

  仰睡的缺点 影响头型:长期仰睡,头型容易睡扁,还可能波及脸型; 缺少安全感:仰睡时,因为没有任何束缚,宝宝也会感觉没有依靠,缺少安全感; 阻碍呼吸:仰睡使宝宝身心放松,可能会使已经放松的舌根后坠,有阻塞呼吸道的顾虑。溢奶时容易回流、阻塞口鼻,严重者导致吸入性肺炎。 特别提醒 如果宝宝感冒鼻塞,仰睡会使呼吸比较费力,引起小呼噜,所以鼻塞时最好不要仰睡。

  喂奶后,不要马上让宝宝(尤其新生儿)平躺睡觉,可先右侧睡。 枕头建议使用“仰睡枕”(中间下陷),可以支撑宝宝尚未发育完全的颈部。

  2 趴睡宝宝 头型漂亮程度:★★★★★ 安全指数:★★★ 趴睡对宝宝的心、肺、胃肠及膀胱等脏腑器官的压迫较重。若心肺功能不佳,如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哮喘或有肺炎、感冒咳嗽、痰多,以及扁桃腺特别肿大、发炎的宝宝,都不适合趴睡。

  另外,某些腹胀的宝宝也绝对不可以让他趴着睡,如先天肥大性幽门狭窄、十二指肠阻塞、先天性巨结肠症、胎便阻塞、坏死性肠炎、肠套迭或其他如腹水、血液肿瘤、肾脏疾病及腹部肿块等。 趴睡的优点 富有安全感:胎儿在子宫里就是腹面部朝内,背部朝外的姿势,这种姿势是与生俱来的自我保护; 减少呕吐:趴睡时,胃溶物不易留在食道及口中而引起呕吐,而会蠕动到小肠,有利于消化吸收; 帮助身体发育:俯卧可帮助宝宝练习抬头挺胸,增强颈、胸、背部及四肢等大肌肉群。有利于翻身和爬行的训练。

  趴睡的缺点 容易窒息:宝宝的头部很大,颈部力量相对不足,在翻转不及时的情况下,口鼻易被枕头、毛巾堵住,引起窒息,危及生命; 不易散热:宝宝卧睡时腹部紧贴床铺,容易引起体温升高,汗液不能及时散发,容易引发湿疹; 难以观察:趴睡让父母不太容易直接看到宝宝的睡眠状况,不利于及时照顾。

  特别提醒 不要给宝宝穿前面扣子很突出的衣服,这样会让宝宝睡得很不舒服。 趴睡时,床或枕头不宜太软,否则宝宝口鼻可能陷入而影响呼吸。 枕头建议选购能真正透气的趴睡枕。 感冒或生病时最好不要让宝宝趴睡。

  3 侧睡宝宝 头型漂亮程度:★★★★ 安全指数:★★★★★ 侧睡,分左侧睡及右侧睡,是目前较为推崇的给宝宝实行的睡眠姿势。这种睡眠姿势对宝宝各重要器官无过分压迫,也利于肌肉放松。另外,有呼吸道及心脏问题,或扁桃腺特别肿大、发炎的宝宝皆可侧睡,有助于排痰。

  让宝宝侧睡最好采用右侧位,这样可以避免心脏受压,也可以预防吐奶,特别是刚吃完奶后更应让宝宝右侧卧,有利于胃内食物顺利进入肠道,即使发生溢奶也不会引起窒息。 侧睡的优点 避免窒息:宝宝万一发生呕吐,右侧卧可使口腔内的呕吐物从嘴角流出,不会流入咽喉,从而避免引起呛咳、窒息;

  停止呼噜:如果宝宝有打鼾的现象,可以试着把他的身体侧过来,小呼噜就可以停止了,呼吸也会更顺畅; 有助消化:让宝宝右侧卧,有利于胃内食物顺利进入肠道。

  侧睡的缺点 影响耳型:长时间侧卧,会使宝宝的耳部轮廓经常受压,可能导致变形; 经常翻身:宝宝不宜长时间维持一边侧睡的姿势,对于还不会翻身的宝宝,父母要经常协助其变换姿势。 特别提醒 长时间同一边侧睡也会使孩子头型歪偏,最好每3~4小时翻身一次。 左右侧卧时要当心,不要把宝宝的耳轮压向前方,否则耳轮经常受折叠也可能造成变形。

(实习编辑:张嘉敏)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