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无论是否近视都会发生老花

更新时间:2010-09-23 02:45:09

  老花眼是正常生理现象,无论是否近视都会发生老花

  阅读提示

  人体各组织器官都要经历发育、成熟和衰老的过程。眼球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出现各种老化现象。这些老化现象,有些会带来视力等方面的障碍,严重者影响正常生活。大约从40-50岁开始,晶体逐渐硬化、弹性减弱、睫状肌功能也逐渐减弱,从而引起眼球调节功能下降,出现阅读等近距离工作困难。这种由于年龄增长所致的生理性调节减弱称为老视,通称老花眼。

  老花眼典型症状

  老花眼的症状十分明显,如看不清小字或物体细节,喜欢强照明,看近物不能持久,阅读或注视电脑屏幕数分钟后即显模糊、易串行、字迹成双,最后无法阅读。因此经常将头后仰,不自主地将书报或工作对象放得远些。老花眼并伴有远视者除上述症状外,还会出现近视力下降明显,眼球后压痛、眉弓部钝痛、眼部烧灼感、刺痛感,以及干涩、流泪等视力疲劳症状。

  当出现上述症状以后,有人误认为是白内障或青光眼。还有人认为是眼部炎症,从而长期乱用抗生素滴眼液。这样不但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而且还会造成菌群失调,其结果是“锻炼了敌人”。所以,一旦出现老花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给眼睛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老花眼有规律性

  怎么才知道自己应该配多大度数的花镜呢?贾主任介绍,老花眼是一种眼睛晶体结构和物理性质改变引起的,它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一定的规律。一般来说,根据年龄老花镜的参考度数平均为45岁+1.00D;48岁+1.50D;50岁+2.00D;55岁+2.50D;60岁及以上+3.00D (D:为屈光度,1.00D即通称100度)。

  有人担心戴镜后度数越戴越大,离不开老花镜,而推迟戴镜时间。实际并非如此,因为老花度数45岁以后基本上每隔五年增加0.50D,戴镜与不戴镜度数都增加。这种规律性是不由人们的意志所决定的。

  答网友问:我有个疑问,一般人上了年纪,眼睛就会“老花”远视。是否近视的人上了年纪,视力就会恢复正常呢?如果是,视网膜就不易脱落了吗?……详情:《年轻时“近视”不等于老了不患“老花眼”》

  老花眼不是病态

  老花眼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不能称为病态,更不属于屈光不正(远视、近视、散光的总称)。不论屈光状态如何,每个人都会发生老花。但是,原有屈光状态会影响老花症状出现的早晚。未经矫正的远视眼患者在没到老花年龄时就会较早发生老花。近视者则老花较晚。如果近视在400度以上,则不会有老花的感觉。

  但不管屈光状态如何,老花眼是无法避免的,只不过近视眼与老花眼的度数会“抵消”一部分,甚至让人感觉不到老花。

  对于经常戴近视眼镜者来说,如果出现老花症状,则佩戴老花镜的度数就应该等于近视眼镜度数减去与年龄相对应的老花度数;远视者则应在远视眼镜的度数基础上加上与年龄相对应的老花度数。

  配老花镜忌过矫

  对于老花眼的矫治,第一,应进行远视力检查和验光试镜。千万不要为了多戴几年而加大度数。因为配老花镜最忌过矫,如果度数过高,眼睛的调节作用就会遭到破坏,老花眼患者也看不清楚。

  第二,正常情况下,佩戴者应该每隔两年到眼科复查一次,检查屈光状态有无变化,随时更换镜片。如果不符合老花规律,应进行全面检查,看是否患有糖尿病、青光眼、白内障及其他眼病。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第三,不要在不了解自己屈光状态、瞳孔距离的情况下购买成品老花镜。因为成品眼镜两只镜片的度数相等,而且度数是以0.50D递增,镜片的光学中心又无法改变。佩戴者很难买到与自己度数相符、瞳孔距离一致的眼镜。另外,用其他人用过的眼镜也是不合适的。一副合适的老花镜,不但镜片度数合适,瞳孔距离也应准确。而且老花镜的瞳距要比远用眼镜小1-2mm。如果瞳孔距离不符,将产生棱镜效应,度数越大越明显。长期佩戴极易产生视力疲劳等一系列症状,得不偿失。

学龄前儿童看电视十大忌 秋燥眼干 医生教你来保湿 中医治近视优点缺点大曝光 视觉训练调节假性近视 左瞅瞅右瞧瞧 来把近视调 大公开 中医护眼食疗方集 儿童长期看电视 百害无一利 电脑族护眼三事天天做 仿生镜片 让视力恢复青春 频繁接听手机易患白内障

(实习编辑:王俏茹)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