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戒烟是防治慢阻肺的唯一选择

更新时间:2010-09-23 02:47:37

  我国每年死于慢阻肺的患者有128万,死亡率达17.6%

  吸烟是慢阻肺的主要病因,因吸烟而造成慢阻肺者占到91.2%

  仅靠胸片易误诊,早期发现慢阻肺主要靠检测肺功能

  11月19日是第7个世界慢阻肺日,今年的主题是“轻松呼吸,不再无助”。流行病学的调研结果显示,慢阻肺以高致病、高致残、高致死等特点严重威胁着公众的健康。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早期的慢阻肺症状并不明显,公众对此的知晓率很低,患者常常到症状严重后才就诊,而此时慢阻肺已处于中、晚期阶段。专家指出,慢阻肺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非常重要,同时,积极戒烟可有效降低慢阻肺的发病率。

  小编提醒:想要了解慢阻肺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吗?想知道得了慢阻肺要做哪些检查吗?想了解慢阻肺的危害吗?[请点击>>>>39疾病库“慢阻肺”篇]

  发现时多数为晚期

  据专家介绍,慢阻肺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随着年龄增加出现呼气不畅的一种疾病,人们常说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就属于这个范畴。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已有2.1亿慢阻肺患者,在中国则超过3800万。其高致病、高致残、高致死等特点更值得人们关注。据介绍,我国每年死于慢阻肺的患者有128万,死亡率达到17.6%,已超过冠心病的死亡率和死亡人数。

  但是,如此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疾病却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据了解,慢阻肺是一个进行性发展的疾病,起病非常隐蔽,很多在初期并没有症状,另外很多人对此病没有足够的认识,往往把慢阻肺的一些症状当作是年龄老化、呼吸功能减退导致。

  专家说,从临床中可以看出多半患者都是处于中晚期才来医院就诊,从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九成烟民患有慢阻肺病

  据一份权威调查数据显示,男性慢阻肺检出率为女性的3倍,因吸烟而造成慢阻肺者占到91.2%。

  “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吸烟是造成慢阻肺的主要成因。”专家说,超过20%的吸烟者会发展成为慢阻肺患者,而长期吸“二手烟”者,患慢阻肺的风险将增加48%。另外,反复有呼吸道感染的人、长期有室内污染如农村地区烧柴火的人、从事的职业有粉尘环境的人等,都是慢阻肺的高危人群。

  据了解,慢阻肺的主要症状为长时间咳嗽、咳痰以及气短。一旦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那么肺功能逆转康复的可能性很大。

  另外,早期治疗还能有效地使病情进入“稳定期”,处于稳定期的慢阻肺患者,如果能长期坚持规范用药,不仅能够持续4年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还能显著延缓首次急性加重的发生时间、显著降低急性加重以及因急性加重而住院的发生风险。

  仅靠胸片往往造成误诊

  对于一些“烟民”来说,往往靠常规体检中的胸片来判断是否患上了慢阻肺,而这是一个认识误区。

  “胸片没有问题,并不说明没有患上慢阻肺。临床中主要是靠检测肺功能来早期发现慢阻肺,这也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专家说,检测肺功能就是测一秒钟通气率。即深吸一口气,然后用最大的速度把气体吹出来,看第一秒呼出的气体占总的呼气量的多少。慢阻肺患者,在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一秒钟通气量与用力肺活量之比小于70%,一秒钟通气量小于理论正常值的80%,即可诊断为慢阻肺,因此肺功能检查对确定气流受限有重要意义。

  袁雅冬提醒,长期吸烟的人必须要每半年做一次肺功能检测,另外经常出现咳嗽、咯痰症状者,以及长期接触粉尘和刺激性气体的人也应该重视肺功能检测。

  戒烟是防治的唯一选择

  随着冬季的到来,慢阻肺也到了高发的季节。“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呼吸科病房九成以上的住院病人都是因为慢阻肺急性发作来就医的。”专家说,慢阻肺往往在冬季和初春时节加重,由于气候寒冷,呼吸道的抵抗力下降,往往容易引起上呼吸道的感染,诱发慢阻肺或加重病情。因此,对于本身就患有慢阻肺的人,在这个季节必须要防感冒和呼吸道感染,必要时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

  另外,吸烟是慢阻肺的主要诱因,无论是从预防的角度,还是从治疗的角度来说,立即戒烟都是唯一的选择。

(实习编辑:付付)

如何区分小儿肺炎和感冒 秋冬多笑笑 肺病少侵扰 测试:你懂小儿感冒吗? 寒冷天 谨防慢性支气管炎 体弱者注意:冬季首防肺炎! 十妙招预防冬季感冒 警惕!吃火锅易诱发哮喘 注意!流感比普通感冒更危险 慢性咽炎背后隐藏的秘密 危险!误将肺炎作感冒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