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治疗糖尿病不要错位

更新时间:2010-09-24 02:10:23

不少病友,尤其是经济条件较优越者,迷信保健品,往往以保健品代替药品,而恐惧降糖药的副作用。更有甚者,不管是否适合自己的病情,一边拣最便宜的降糖药吃,一边服用价格昂贵的保健品。殊不知保健品非药品,是不能代替药品的。某些病友用保健品后自我感觉良好,这其实是一种心理作用,退一步讲,就算保健品有一定疗效,也不是每种保健品对每位病友都适用。

  许多糖尿病病友辗转多处求医,花去很多冤枉钱最终导致贫困。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治疗错位现象:

  不控制饮食

.hzh {display: none; }

  许多病友受某些不负责任的广告宣传,如“服用某某降糖药,不需控制饮食,想吃啥就吃啥”的不良影响,错误地认为只要服用了降糖药物,饮食上就可以放开吃喝。众所周知,在治疗糖尿病的“五驾马车”中,饮食控制是关键,是基础。糖尿病病友对食物的质和量非常敏感,多吃一点,血糖就会升高许多。如果饮食不加控制,一味依靠降糖药的”神奇功效”是不可取的,只会导致恶性循环,并发症很快就会出现。

  不舍得吃降糖药,舍得吃保健品

  不少病友,尤其是经济条件较优越者,迷信保健品,往往以保健品代替药品,而恐惧降糖药的副作用。更有甚者,不管是否适合自己的病情,一边拣最便宜的降糖药吃,一边服用价格昂贵的保健品。殊不知保健品非药品,是不能代替药品的。某些病友用保健品后自我感觉良好,这其实是一种心理作用,退一步讲,就算保健品有一定疗效,也不是每种保健品对每位病友都适用。科学的做法是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正确选用有效降糖药物控制血糖,在经济条件许可下,选择一种对自身有益的保健品,以达到治疗、保健综合调理的效果。

  忽视监测

  治疗糖尿病的五驾马车中重要的一项是自我监测,只有时时监测血糖,才能知道病情控制得如何,治疗方法是否恰当。有些病友对正规的药物治疗、合理的饮食与运动还比较重视,但对血糖自我监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表现在:1.查血糖次数过少,几个月才检查一次,血糖低时欣喜不已,血糖高时悲观失望;2.仅查空腹血糖,忽视餐后血糖的检查。许多病友,包括一些病程较长的病友,意识不到查餐后血糖的重要性,总以空腹血糖的高低来判断血糖控制得好坏。血糖是在波动的,莫说几个月,就是一天之中不同的时间血糖也是不同的,只有将血糖长期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才能有效预防并发症。千万不能闷着头吃药,自以为“我吃了药血糖就正常”,这是自我安慰或自欺欺人的做法。

  不重视综合治疗

  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其并发症,只有综合治疗,才能控制血糖,全面达标,才能有效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在临床工作中常发现不少病友,只着眼于某一点、某一方面的治疗,忽视整体调控,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病友只有放眼整体,综合治疗,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临床上常常会碰到不少病友,特别是刚确诊的糖尿病病友,血糖往往很高,而自身却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这时一般不能引起病友的重视,病友会以”我没有不适感觉,不需要治疗”为借口拒绝治疗或治疗不能持之以恒。当机体因长期高血糖引起并发症,如手足麻木及心、脑血管病变,甚至糖尿病肾病、眼病时,才想起要控制血糖。也有不少病友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后,倾其全力治疗并发症而忽视对高血糖的治疗,这其实是治标不治本。然而,此时的治疗投入高、收效微,病友痛苦较大,生活质量降低。这种治疗是本末倒置的。糖尿病治疗的目标是控制血糖,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以较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疗效。

  恐惧胰岛素治疗

  临床工作中,当医生建议病友使用胰岛素治疗时往往会遭到拒绝,原因有二:第一,病友错误地认为使用胰岛素会”成瘾”;第二,认为胰岛素是1型糖尿病病友专用或是危重病友才用,2型糖尿病病友不需要。其实,胰岛素是人体每时每刻都必须的一种物质,当各种原因使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或需要量增大时,必须及时外源补充,才能稳定病情,使残存的胰岛素细胞得以休息或恢复,为日后改用口服药打下一定基础。

  以上是常见的几种治疗误区,希望广大病友对糖尿病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避免误入”歧途”。在此,特别奉劝糖尿病病友一定要科学、理智、正规地选择治疗方案以较少的花费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

(实习编辑:吴伟棋)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