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五种有益心脏健康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更新时间:2010-09-24 20:42:21

  低脂肪和高纤维的合理营养搭配对于心脏的健康尤为重要。一份健康饮食指南的主要目的是告诉你什么食物应该吃、什么食物不应该吃、如何吃和何时吃。

  事实上,美国官方对于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的健康指南都注重在于饮食营养方面的问题,而这三种疾病恰恰是心脏病的三个高危因素。当然,除了健康的饮食,体育锻炼也有助于心脏的健康和保持正常的体重。

  美国卡罗莱纳州医学中心心血管健康部主任Thomas Barringer博士说,“毫无疑问,营养健康对于预防心脏病来讲,是最重要的因素。”有助于维持心脏健康的五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分别为:

  镁

  大量的研究表明,在高血压的患者中往往存在矿物质镁的缺乏,而适当的补充镁与降低心脏病的死亡率也有一定的相关性。

  《镁的奇迹》作者Carolyn Dean医学博士说,“一些研究者预言,假如我们国家的人都补充足够的镁的话,那么心脏病的发病率将有可能降低一半。镁是血液中钙离子的阻滞剂,它能阻断血液中过多的钙引起心肌痉挛的作用,而心肌痉挛事实上有时候就是心脏病的表现,从而发挥其降低心脏病发病的作用。”

  深绿色的蔬菜、全谷类和坚果类食品都含有丰富的镁,是补充镁的好途径。

  但是,在食物的加工和烹制中,往往导致大量镁的流失,从而使得摄入体内的镁大量减少。一个成年人每天需要摄入镁的量为350mg。对于一些特殊状态的人群,如孕妇、运动员和强体力劳动者等,则需要量增多。一些学者建议可适当使用补充镁的制剂来补充人体镁的不足,例如柠檬酸镁、氧化镁和甘氨酸镁等。

  叶酸

  大多数学者都公认:叶酸属于维生素B族,对于维持人体健康非常重要。叶酸能控制血液中高半胱氨酸的含量,而高半胱氨酸是导致心脏疾病的重要危险物质,这就是叶酸维持心脏健康的途径之一。

  人体每天摄入叶酸的推荐量是1毫克。谷类和谷类制品都有很高的叶酸含量,此外,菠菜、椰菜、桔子和草莓等蔬菜水果也富含叶酸。

  美国密歇根州博蒙特医院的Nancy Kennedy医学博士补充说,“人们在重视叶酸的同时,却往往忽略了其他的维生素B族元素,维生素B12和维生素B6同样也是降低高半胱氨酸的重要物质。这两种维生素都参与了高半胱氨酸的代谢。而在美国人的膳食中,维生素B6是比较缺乏的一种物质。牛肝、西瓜和香蕉都富含维生素B6;牛奶、肉类、蛋类和奶酪等则富含维生素B12。”

  烟酸

  烟酸是另一种维生素B族物质。它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这种脂蛋白能保护血管。家禽类、鱼、瘦肉、坚果和蛋类都富含这种物质。一些专家建议,在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较低的人,每天需摄入500毫克到1000毫克的烟酸。

  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补充烟酸。对于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含量高的人,补充过多烟酸反而有害人体健康。因为烟酸具有一定的副作用,例如脸红、皮肤瘙痒、恶心和呕吐等。所以,在服用前,最好还是咨询一下自己身体情况熟悉的医生的意见。

  钾

  钾有助于调控血压,维持血压的稳定。而高血压是诱发心脏疾病的危险因素。Kennedy博士说:“我建议每天多吃水果和蔬菜,除了补充钾以外,还可以补充能降低胆固醇水平的纤维素。”

  其实,日常饮食中有很多富含钾的食品,例如:香蕉、土豆、桃和杏等。美国高血压健康教育组推荐:正常人每天至少摄入3500毫克的钾。

  Kennedy博士建议,补充钾的最好途径还是来自饮食。她举例说,:“一个带皮的中等大小土豆,就含有850毫克的钾,一茶杯葡萄就含有约1099毫克,而一杯的南瓜就含有896毫克。”

  钙

  “在大部分人的意识里,钙离子似乎只对于骨骼有益处,补充钙能预防骨骼疏松。其实,钙也有益于心脏的健康。” Kennedy博士接着说,“钙的作用和镁、钾一样,都是调节血压的重要离子。我推荐,每个人一天要吃两到三次富含钙离子的食物。你可以吃杏和椰菜,但是还有更好的食品,那就是奶制品和大豆的制品。要知道,一体积牛奶的含钙量相当于三倍体积的椰菜。对于那些喝牛奶拉肚子或者不喜欢喝牛奶的人,我建议可以用奶酪或者豆奶来代替。”

  一杯的牛奶大概含250毫克至270毫克的钙。当首选的饮食补充不能满足机体的日常需要时,可以考虑通过服用药物来补充。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王海娥)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