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病例:新生儿溶血性贫血速纠正,父母们要注意

更新时间:2011-01-04 09:42:07

病例导读:宇涛出生1个月了,家人发现其皮肤苍白1周,没什么精神,比正常小孩爱犯困,睡得多。这又到底是什么回事呢?是贫血吗?营养不良?孩子皮肤苍白疑贫血宇涛出生1个月了,家人发现其皮肤苍白1周,精神欠佳,爱犯困,家人带其检查。入院时体查:37.3℃,R40次/分、P170次/分、WT3.8kg、足月儿貌,皮肤粘膜苍白,前平软囟2.0×1.5cm,唇和口腔粘膜欠红润、唇周稍发绀、咽稍红、腹软、肝肋下2.0cm、脾肋下2.0cm、指(趾)甲床粘膜苍白.母亲O型血,宇涛A型血。入院后完善三大常规网织红计数、溶血全套、输血全套、肝炎全套、TORCH粒血全套、血培养、骨髓细胞学检查等相关检查,BR示WBC10.8×109/L、RBC1.41×1012/L、H643g/L、PLT140×109/L.网织红细胞计数6.1%;LFT示TBIL108.3umd/LDBIL20.1umd/L、IBIL8.82umd/L、PA10.1mg/L;骨髓细胞学检查示: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晚幼红细胞比值增多、巨核细胞少见、血小板成堆分布、血片可见晚幼红细胞、予“美洛西林”抗感染.输同型浓缩红细胞等对症处理后,病情稍有好转,家属强烈要求出院,力劝无效,予签字出院.出院对患儿面色较前红润,前囟平软2.0×1.5cm心肺口不诊可,腹软、肝肋下2.0cm、脾肋下2.0cm.出院诊断为新生儿溶血性贫血。【医生解析】一、什么是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溶血病又称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病,是母亲对胎儿红细胞发生同种免疫反应引起的溶血性疾病,Rh血型和ABO血型不符都能引起这种疾病,但前者引起的比较严重,是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最常见的原因,也是引起新生儿胆红素的最重疾病,目前已发现26个血型系统,160种血型抗原,在我国以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发生率最高,Rh血型不合溶血病发生较少,但Rh溶血临床表现比ABO血型不合溶血病重。MN溶血最为罕见。二、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机理1、新生儿溶血病是因胎儿红细胞具有从父亲遗传而来,而又为母亲红细胞所缺乏的抗原,此种红细胞血型抗原在胎儿时期进入母体,刺激母体产生相应的血型抗体,此种血型抗体中的IgG抗体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红细胞抗原产生抗原抗体反应,破坏胎儿红细胞而引起新生儿溶血病。2、Rh新生儿溶血病因孕妇和胎儿的Rh血型不符而引起的疾病。若孕妇为Rh-,胎儿为Rh+(有D抗原),当孕妇第一胎分娩胎盘剥离时,胎儿的红细胞进入母体会刺激母体产生抗D抗体(IgG)。抗D抗体在母体怀第二胎时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与胎儿的红细胞结合,引起胎儿发生溶血病。3、ABO新生儿溶血病因孕妇与胎儿ABO血型不符而引起的疾病。多见于O型孕妇,尤其多见于O型孕妇和A型胎儿。由于天然的抗A或抗B抗体(IgM)的分子大,不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而母亲为O型者比A型或B型人更容易产生抗A或抗B的IgG抗体,IgG抗体则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引起胎儿发生溶血病。4、A或B抗原也与部分抗A或抗B抗体发生作用,而且抗A的量高于抗B。但这类病例不多,病情也比较轻,加以胎儿血管内皮和组织细胞上有血型抗原,可部分吸收对应抗体,以减少抗体对红细胞的破坏。ABO血型的“天然”抗体主要是IgM类,但也有IgG类,后者有引起新生儿溶血病的可能。三、新生儿溶血的治疗原则是纠正贫血,防治心力衰竭,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防治胆红素脑病的发生。1、光照方法:未结合胆红素在光的作用下,变成水溶性异构体,随胆汁和尿排除体外,从而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治疗时婴儿用黑布遮眼,除尿布外,全身皮肤裸露持续光照1~2天,少数可延长3~4天,可获得满意疗效。2、换血疗法:目的:(1)、换出新生儿体内致敏的红细胞及抗体,阻止溶血进一步发展;(2)、换出血清胆红素,防止胆红素脑病;(3)、纠正贫血,防止心衰发生;(4)、如果Rh-孕妇过去输入过Rh+血,第一胎也可能发生Rh新生儿溶血病。给分娩72小时内的Rh-初产妇注射抗Rh(抗D)免疫球蛋白,可防止其在第二胎发生Rh新生儿溶血病。也可用换血疗法治疗。3、其他疗法:补充白蛋白、纠正酸中毒可减少血中游离的未结合胆红素,可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4、纠正贫血,如贫血严重需输血治疗时,开始应少量输血,确信输血后未加重溶血,方可继续按需要量输入。39健康网)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