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溶血性贫血的特色中医治疗-中国白血病网白血病

更新时间:2011-01-04 09:43:16

溶血性贫血是指红细胞破坏加速,超过骨髓造血功能的代偿能力而发生的贫血。因为红细胞膜先天性异常所致的溶血性贫血,包括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等:因为红细胞酶异常所致溶血性贫血,包括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丙酮酸激酶缺乏等:因为珠蛋白合成异常所致溶血性贫血,包括异常血红蛋白和海洋性贫血。这些溶血性贫血都是遗传性的,临床上较少见.非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包括,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机械性溶血性贫血等。本文所指以下三种病:  ①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②海洋性贫血:  ③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系获得性的细胞膜缺陷引起的慢性血管内溶血性疾患,常在睡眠时加重,可伴血红蛋白尿发作和全血细胞减少症.属中医“血虚”、“虚劳”,“黄疸”范畴。  中医学认为:  (1)湿热内蕴:感受湿热外邪,或素体亏虚,脾胃虚弱,运化失常,湿热内生,湿热交蒸,伤及营血致血败,湿热蕴于肝胆,肝胆不疏泄,湿热败血随胆汁外溢发为黄疸。  (2)气虚血瘀:久病伤及气血,脾肾亏虚,气血生化乏源,致使气血两亏,气虚则运血无力,血行涩迟而瘀滞,终致气虚血瘀出现发黄疼痛等.  (3)脾肾两虚:在本病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先天肾不足,后天脾胃失健运,气血生化不足,终至精气血俱虚,出现贫血、乏力、头晕、心悸。  西医学目前认为致病因素可能有化学物质,放射线或病毒感染等损害骨髓,致染色体突变,发生异常干细胞株,异常克隆生成的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都有共同缺陷。  为患者安排一个舒适、安静、空气新鲜的环境,鼓励患者自我调养,注意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消毒以避免交又感染,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避免过分劳累或精神紧张,避免滥用药物。  我院专家组首创“非激素非化疗非输血――治疗溶血性贫血”的“免疫平衡疗法”对溶血性贫血进行辨证施治并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分型论治:  1、湿热内蕴型;  2、脾胃虚弱,气血亏虚型;  3、脾肾阳虚型;  4、脾虚血败,湿浊内阻之虚实夹杂型;  我院专家组经多年的临床总结和科研探索,发明了“非输血、非化疗、非激素、基因药物――治疗溶血性贫血”的“免疫平衡四联综合疗法”提出了肾、脾、骨髓三经同治的先进理论,采用基因技术提取出的特色中药来改变血液病致病因子,清除血液里面的细胞毒素,通过“清毒换髓法”、“祛瘀生新法”和“滋补肝肾法”修复损伤的骨髓造血干细胞,改善造血微环境,防止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异常血细胞成份基因突变和幼稚细胞恶性克隆,与达到控制疾病进一步发展或彻底治愈各类血液病的目的。  治疗上重在脾肾、气血,兼顾湿热,采用我院自主研制的国家专利药品“血凝胶囊”等健脾补肾、益精生血,辅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滋阴凉血方药。急性期重在驱邪,清利湿热;慢性期补虚为主,健脾补肾,培补气血生化之源;虚实夹杂者宜驱邪与补虚并施,使在使用西药激素及免疫抑制剂顺利撤p,明显的减轻西药的副作用大大的提高了中医中药治疗显著疗效,促使病人的免疫功能恢复正常,红细胞迅速升高,血红蛋白恢复正常,临床有效率达到90%以上,一般服药20天左右既可见到血象上升,贫血症状改善,一到二个治疗周期各种血液病即可基本缓解或治愈。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