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医学护理论文

更新时间:2011-01-05 18:02:37

您正在浏览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论文”来源于网络或期刊,由完全论文网收集,属于“医学护理论文”栏目,版权归其作者李兴桃所有。大家可以参考学习,但不可以盗用抄袭!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所致心肌坏死。本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恢复缓慢且病死率高。常表现为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有时还会发生猝死。因此,为了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护理人员在观察病情时,应争取及早发现,及时抢救,提高心肌梗死的治愈率。所以,做好护理工作显得特重要,现将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休息与活动的护理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探视,防止不良刺激,护理操作要尽量集中完成,以减轻病人心脏负荷。一般来说,第1~3天应绝对卧床休息,一切活动如洗漱、饮食、翻身、大小便等,均在床上进行,并由护理人员协助,因为活动或过于劳累常可引起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若无并发症,第4天起,可坐在床上做一些缓慢四肢主动与被动活动。开始以20~30min为宜,以后根据病情逐渐增加活动量。  2吸氧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均应给予高流量间断或持续鼻导管、面罩吸氧,待疼痛减轻、休克解除可减低流量。及时吸氧有助于缩小心肌坏死范围,预防心律失常,改善心肌缺血缺氧,减轻疼痛;如果出现左心衰竭,可采用酒精湿化或加压给氧。注意保持管道通畅并定时更换。  3饮食护理  饮食宜低盐、低脂、低胆固醇,清淡易消化。急性期可给高维生素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尤其不宜饱餐,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4排便护理  由于卧床休息,肠蠕动减慢,病人容易发生便秘,首先应向病人宣传便秘和用力排便的危害性,加强饮食护理,保持大便通畅。指导和训练定期在床上排便的习惯。尽量消除病人的过度紧张和恐惧心理,以免影响排便,必要时遵医嘱服用缓泻剂。  5心理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内科急症,病人会产生很强的心理应激,常有恐惧、焦虑、忧郁甚至愤怒、绝望等心理变化,护士应根据病人的不同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急性期可运用触摸护理,以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运用正面鼓励和握手等心理支持方法,稳定患者情绪,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可使用非药物止痛方法;如分散注意力、想象、放松技术等;护士应有可亲的态度,可信的精湛技术,并有良好的应急能力,给患者增加安全感及无言的鼓舞。  6疼痛的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发病突然,并伴有疼痛、压榨感,因此护士要认真观察疼痛的性质、持续时间。因剧烈疼痛、烦燥不安可增加心肌耗氧量和心脏负荷,诱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休克,所以疼痛时要尽快止痛,可给予杜冷丁或吗啡止痛。同时密切观察呼吸、面色的变化,以防止药物对呼吸循环的抑制。有效的止痛镇静措施不可忽视。  7心电监护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致死的重要原因是室颤、心源性休克和左心衰竭,死亡发生在发病后6h内的其死因大部分是室颤。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逐年明显下降的事实证明:床边连续心电图监测及全面的护理观察可以及时发现危险征兆,控制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对发病1周内尤其是最初24h的病人是至关重要的。  8健康教育  根据患者的心理、生活环境、文化程度、个性等因素进行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进入监护室的病人有紧张、恐惧的心理,应做好解释工作,使其尽快适应环境,稳定情绪,配合治疗。向病人客观的讲解病情的演变,讲清病情稳定后要适量活动,开展疾病知识教育,包括心理教育、作业治疗、恢复工作、控制易患因素、防止复发及紧急情况下的临时心肺复苏术。通过健康教育,改变健康行为,真正实现病人参与疾病的自我护理。使病人逐步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总之,随着监护水平的提高和治疗手段的进展,心肌梗死病人急性期的病死率已逐年下降。通过仔细观察病人的病情,根据不同时期、不同个体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合理安排饮食,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使用适量的止痛镇静药物,帮助患者正确认识本疾病,做好康复指导,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从而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如果您觉得这篇关于护理,急性,病人,心理,心肌梗,的原创的论文《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写得不错,请收藏本文,并复制本文链接发给您的五个QQ好友。谢谢。欢迎您继续浏览::相关论文::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