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周围神经损伤的检查

更新时间:2011-01-12 14:32:43


周围神经损伤的检查周围神经损伤的检查
一、临床检查 对四肢损伤,应进行神经检查,以判断有无神经损伤以及损伤的部位、性质和程度。  (一)伤部检查 检查有无伤口。如有伤口,应检查其范围和深度、软****损伤情况以及有无感染。查明枪弹盲管伤或贯通伤的径路,有无骨折及脱位。如伤口已愈合,需观察瘢痕情况和有无动脉瘤、动静脉瘘形成等。
  (二)肢体姿势 桡神经伤后出现腕下垂,尺神经伤后有爪状指,即第4、5指的掌指关节过伸、指间关节屈曲。正中神经伤后出现“猿手”畸形,即鱼际瘫痪,拇指与其它诸指平行。腓总神经伤后出现足下垂。
  (三)运动功能检查 根据肌肉瘫痪程度判断神经损伤情况,一般用6级法区分肌力。
  M“0”级:无肌肉收缩;
  M“1”级:肌肉稍有收缩;
  M“2”级:关节有动作,在不对抗地心引力的方向,能主动向一定方向活动该关节达到完全的动度;
  M“3级”:在对抗地心引力的情况下,达到关节完全动度,但不能对抗阻力;
  M“4”级:能对抗阻力达到关节完全动作,但肌力较健侧差;
  M“5”级:正常。
  周围神经损伤肌肉发生弛缓性瘫痪、进行性肌萎缩和肌张力消失。
  (四)感觉功能检查 神经的感觉纤维在皮肤上有一定的分布区,检查感觉减退或消失的范围,可判断是何神经损伤。一般只检查痛觉及触觉即可。相邻的感觉神经分布区有重叠支配现象,神经伤后数日内感觉消失范围逐渐缩小,但并不能说明神经已有恢复,而是邻近神经的代替功能有限度的扩大,最后只有该神经单独的分布区无任何感觉恢复。检查时可与健侧皮肤对比。实体觉与浅触觉为精细感觉,痛觉与深触觉为粗感觉。神经修复后,粗感觉的恢复较早也较好。检查手指的精细感觉时,可作两点区别试验和取物试验,并闭目用手触摸辨识物体。触觉不良时不易做到。
  感觉功能障碍亦可用6级法区分其程度。
S“0”级:完全无感觉;
S“1”级:深痛觉存在;
S“2”级:有痛觉及部分触觉;
S“2+”级:痛觉和触觉完全,但有过敏现象;
S“3”级:痛、触觉完全,过敏现象消失,且有两点区别觉,但距离较大常>15mm;
S“4”级:感觉完全正常。
  (五)反射 根据神经和肌肉的受损情况,出现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六)营养改变 神经损伤后,其支配区皮肤温度低、无汗、光滑、萎缩,指甲起屑,呈爪状弯曲。坐骨神经损伤后,发生足底压迫性溃疡,易发生冻伤。无汗或少汗区一般与感觉消失的范围相符合。可作出汗试验,常用的方法有茚三酮(Ninhydrin)指印试验:在发汗后将患指或置于净纸上按一指印,用铅笔画出手指范围,将纸浸于茚三酮溶液中后取出烤干。如有汗液,可在指印处显示紫色点状指纹(用硝酸溶液浸泡固定可长期保存),因汗中含多种氨基酸,遇茚三酮后变为紫色。多次检查对比,可观察神经恢复情况。
  (七)神经干叩击试验(Tinel征) 神经损伤后或损伤神经修复后,在相应平面轻叩神经,其分布区会出现放射痛和过电感,这是神经轴突再生较髓鞘再生快,神经轴突外露,被叩击时出现的过敏现象。这一体征对神经损伤的诊断和神经再生的进程有较大的判断意义。随着再生过程的不断进展,可在远侧相应部位叩击诱发此过敏现象。二、电生理检查 电生理检查是近50年发展起来的诊断技术,它将神经肌肉兴奋时发生的生物电变化引导出,加以放大和记录,根据电位变化的波形、振幅、传导速度等数据,分析判断神经、肌肉系统处于何种状态。最初应用直流电变性反应,检查强度-时间曲线(时值)。50年代针极肌电图开始应用临床,尤其是近十多年来广泛采用诱发电位方法和平均、叠加技术,更增加了电生理检查的使用范围和价值。临床上将电生理检查分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神经电图(electroneurography)和诱发电位(evokedpotential)等。有人习惯将神经电图归入肌电图中,概念上不够准确。由于神经电图产生的原理与诱发电位相同,是使用脉冲电诱发出的神经肌肉兴奋电位,故归入诱发电位较妥当。本节将电生理检查分为肌电图和诱发电位两大类系统分类:行业・专业标签:行业专业推送:无分类归类:综合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