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临床观察

更新时间:2011-01-17 20:07:07

罗玉琛肖刚陈劲符彦基廖兴华杨松华饶新

广东省湛江中心人民医院骨二科(524037)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诊断、复发与治疗等问题,警惕该病容易复发,易与骨巨细胞瘤混淆。方法:作者收治3例,分别发生在右股骨颈粗隆间、右髌骨和左肱骨头。结果:例1两次手术后4-9个月内复发,第三次术后4个月愈合,例1、2病灶刮除植骨,随访一年,未见复发。例3病理性骨折,骨水泥+克氏针填塞,术后原有症状消失,恢复生活自理,随访7个月,暂未见复发。结论:动脉瘤样骨囊肿易与骨巨细胞瘤混淆,易复发,有的术中出血量很大,要有充分的手术准备。

[关键词]动脉瘤样骨囊肿复发

动脉瘤样骨肿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良性肿瘤,本病易与骨巨细胞瘤混淆,有时误为骨巨细胞瘤。我院从1994年4月-2004年8月经作者收治3例动脉瘤样骨囊肿,其中有2例最初病理诊断为骨巨细胞瘤,后确诊为动脉瘤样骨囊肿。本文就该病的诊断与复发治疗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例1,男,12岁。因右髋及大腿上段痛,诊断股骨颈粗隆间骨囊肿,入住本市某医院。第一次行病灶清除,同种异体骨植骨(患儿母亲),病理报告动脉瘤样骨囊肿,术后9个月植入骨吸收,病灶复发。第二次仍在原手术医院作病灶刮除,自体腓骨+人工骨植骨,术后4个月因局部疼痛提前复查,又复发并病理性骨折,此后一直等待观察,都未见有愈合倾向,反而病灶破坏越来越大再次合并病理性骨折,在我院作第三次病灶刮除,自体髂骨柴+多量松质骨植骨。例2,男,20岁。因髌前肿痛入院,X光照片发现髌骨呈囊性膨胀生长,作了病灶刮除植骨。例3,男,42岁。病变在左肱骨近端,表现左肩关节功能障碍,局部胀痛和病理性骨折,行病灶清除,克氏针骨水泥填塞。

1、2手术方法例1行病灶刮除,术中见病灶内有肉芽组织,腔内有血性液体,但量不多,经反复彻底搔刮四侧壁后,电灼四周、盐水冲洗、浓碘伏浸泡、盐水冲洗、2%碘酊再浸泡、75%酒精脱碘、取自体髂骨植骨。例2右髌骨囊腔内有少许肉芽样组织和涌血,刮除后按例1方法洗泡植入自体松质骨。例3术前穿刺为血液,术中发现肱骨头表面瘀紫色,皮质骨菲薄,再次穿刺同样抽到多量新鲜血性液体,切开骨窗后即见四周壁多处大量喷射状出血,在3-5min内大约出血有1000ml左右,快速用骨水泥+克氏针填充止血。

1、3病理;例1报告动脉瘤样骨囊肿,例2、3病理科术后报告骨巨细胞瘤,但因术中有大量出血,与一般巨细胞瘤不同,临床医生建议多家医院会诊,最后确诊为动脉瘤样骨囊肿。

1、4结果例1两次手术后4-9个月内复发,第三次术后4个月愈合,例1、2

病灶刮除植骨,随访一年,未见复发。例3病理性骨折,骨水泥+克氏针填塞,术后原有症状消失,恢复生活自理,随访7个月,暂未见复发。

动脉瘤样骨囊肿比较少见,其发生率占原发性骨肿瘤的1、3%[1]。吴之康报告了4例动脉瘤样骨囊肿,最初均诊断为骨巨细胞瘤,虽然穿刺吸出血液仍没有确诊,直到大体标本见有明显血腔才改变诊断,可见两者之区别并不容易[2]。李瑞宗[3]提出本病首先应与骨巨细胞瘤鉴别:“(1)动脉瘤样骨囊肿发生年龄较低(10-20岁为多),症状较轻,发生在骨干、干骺端与骨端,囊腔内无实质性组织。镜下囊壁为纤维组织,其中可见数量不等的多核巨细胞,体积小,核较少,囊腔内充满红细胞。(2)骨巨细胞瘤年龄较大,症状较重,位于长骨骨端,以实质性肿瘤组织为主。镜下见基质细胞与多核巨细胞,并见纤维组织、新生骨、出血、坏死等”。本文有两例均于术后报告为骨巨细胞瘤,因遇术中见腔内为血性液体或呈喷射状大出血,并与较多见的骨巨细胞瘤不同,经院外病理会诊才确诊。

复发大多发生在6个月以内,病人年龄小和病变小的有较高的复发率[1]。本文例1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先后两次行病灶刮除,同种异体骨或人工骨植入,但两次均在术后4-9个月内复发并病理性骨折,虽然第三次彻底刮除自体骨植骨手术后已随访一年未见复发。另2例也随访了一年和7个月,暂未见复发,但由于术后随访时间尚短,最后复发与否还有待观察。

本文所报告的3例,皮质骨囊壳都很薄,用手术刀即可切开,并见有大量血液涌出,尤其是例3左肱骨头囊腔内四壁呈喷射状大量出血,只刮到少许腔内的组织送检,作者曾试行用骨蜡、明胶海棉、电灼、压迫等措施止血,但均无效,快速用克氏针骨水泥填塞方能止血。

诊断要点(1)年龄;好发于青少年10-20岁之间。(2)部位;多见于长骨的干骺端,不侵犯骨骺,而巨细胞瘤则可侵犯骨骺。(3)症状、体征和X光片与巨细胞瘤相似,但若局部穿刺抽到多量血性液体,是本病的重要特点,可首先考虑本病的诊断。(4)动脉瘤样骨囊肿为囊状血腔,实质性组织少;巨细胞瘤腔内为多量实质性肉芽样、黄褐色或淡红色的肿瘤组织,为两者之主要区别[3]。(5)最后确诊仍依靠病理切片检查。

治疗方法本文报告3例,有2例由于出血不多,允许把大量时间放在囊腔内四周壁反复细心搔刮,力争把所有陷窝、骨间嵴都刮除干净,然后进行电灼、消毒液浸泡、冲洗,最后植骨。另一例因出血量太大,术中不容许等待,快速使用了克氏针骨水泥填充,这对合并病理性骨折,年龄偏大的患者尤其适合。这样做的目的是试图通过高温(电灼、骨水泥产热)和消毒等方式处理,达到杀灭局部肿瘤和组织细胞的作用,还可以起到稳定骨折和填充骨缺损的作用。本文仅报告3例,术后随访时间还较短,其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结论动脉瘤样骨囊肿比较少见,易与骨巨细胞瘤混淆,易复发,有的术中出血量很大,要有充分的手术准备。

1、孙炳烈,动脉瘤样骨囊肿,中华骨科杂志,1983,4,216-217.

2、吴之康,动脉性骨囊肿,骨科附刊,1978,2,56-59.

3、李瑞宗,有关动脉瘤性骨囊肿有几个问题,骨科附刊,1979,2,87-88.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