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家庭护理

更新时间:2012-11-26 04:49:01

何世婵     曾金生     李冰娜     & 2005-12-13 13:05:23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4年5月第4卷第9期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家庭护理。方法 通过实施医疗护理援助措施,加强和改善家庭的治疗环境,预防感染,气道管理,有效的氧疗,合理的饮食指导,保持患者稳定的情绪等方法,对家庭患者进行指导。结果 通过对86例患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实施家庭护理,使患者减少了每年的住院次数,提高了生活质量,降低了病死率。结论 实施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家庭护理干预,是控制和改善肺心病反复发作,降低病死率的有效疗法。

关键词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护理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为肺心病,是国内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病情复杂,病程长,并发症多,护理困难,严重影响着病人的身心健康。因此提高肺心病的护理水平,协助患者康复,延缓病情发展非常重要。我院家庭病房科对肺心病患者采用有效的家庭护理干预,使患者减少了每年的住院次数,提高了生活质量,降低了病死率。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1999年1月~2003年8月,共收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86例,男41例,女45例,年龄最大98岁,最小61岁,平均年龄79岁。全部病例症状、体征均符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标准。病情好转撤床12例(14%),病情稳定46例(53%),转院15例(17%),死亡13例(15%)。

2 卫生宣教对建床后的患者及家庭进行及时的卫生宣教,内容为:(1)制定家庭的护理计划;(2)指导建立合理的生活、营养、运动;(3)指导有关家庭消毒隔离;(4)并发症的预防;(5)简单医疗器械的使用。

3 护理措施

3.1 预防感染

3.1.1 为家庭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 有利于病情的恢复,指导家属每天进行自然风通风1次,每次15~20min,冬季注意做好对病人的保暖措施,患者的衣服、床上用品要求做到勤更换、勤清洗、勤整理,定期修剪指(趾)甲。

3.1.2 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是预防肺心病急性发作的主要因素,严格控制与患有呼吸道传染病的患者接触,防止交叉感染。

3.2 加强气道管理 [1]

3.2.1 气道湿化 采用雾化吸入,用灭菌生理盐水加入抗生素或α-糜蛋白酶等药物,雾滴要小而均匀,嘱病人作深吸气、呼气,使水分和药物能慢而深地吸入,达到远端终末支气管,经此法处理的患者,痰液较易排出。

3.2.2 建立安全有效的氧疗 氧气吸入是治疗肺心病的主要手段之一。给予持续纸流量吸氧1~2L/min,由于护士不能24h守在病人身边,必须教会家属熟练掌握吸氧的正确操作方法,给病人及家属讲清吸氧的目的,原因及注意事项,特别注意严禁烟火,吸氧装置要离明火至少2m。

3.2.3 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 对神志清的患者鼓励咳嗽排痰,对衰弱无力咳嗽的患者,协助翻身拍背,护士将手心握拳适度从下至上,从两侧至中央拍打,震动患者背部,每次反复3~10min,然后让患者作有效咳嗽,咳嗽前嘱其深吸气后用力将痰咳出。对高龄衰竭无力咳嗽或昏迷者,采用定时刺激排痰,用吸痰管经鼻或口腔轻轻插至咽喉部刺激反射,然后将导管插入气管吸出深部的痰液,每天数次。

3.3 建立合理的饮食指导 [2] 应根据病人的基础代谢和营养状态给予营养补充,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豆腐、蛋、鱼、新鲜蔬菜、水果等,做到少量多餐,对有二氧化碳潴留病人,糖的摄入应适当限制,否则加重病情,多汗或服用利尿剂时选用含钾高的食品,如鲜磨菇、橘子汁等,有尿少、浮肿者应限制水、盐的摄入。

3.4 心理护理 肺心病呈慢性过程,且反复发作,有多种并发症,多伴有孤独、精神情绪甚至性格、行为的改变,比较容易忧伤、激怒和孤独固执。这些不良情绪都会加重病情,因此护士要从言谈举止和服务态度、操作质量入手,与患者做好心理沟通。理解他们的处境,尊重他们的人格,帮助老人建立价值感、满足感。耐心、细致地鼓励和帮助病人解除痛苦,不要急躁,安心静养,避免情绪紧张和激动。使之更好地配合治疗和促进康复。

参考文献

1 张德操,成翼娟,文艳秋,等.肺心病气道阻塞41例临床分析.实用护理杂志,1999,15(4):6.

2 刘春丽,段继瑜.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伴多脏器衰竭的护理.实用护理杂志,2001,17(2):19.

作者单位:528000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向阳医院

(收稿日期:2004-01-26)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