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给妊高征下道逐客令!

更新时间:2010-09-23 13:29:33

妊高征是妊娠特有的疾病,一旦终止妊娠,病情迅速好转,故适时终止妊娠仍是根本的治疗措施。

  哪些孕妇容易患妊高征

  1 精神过度紧张或受到刺激者,容易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致使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前列腺素系统的平衡失调.使血压升高。

  2 年轻的初孕妇或高龄初孕妇,羊水过多、葡萄胎、双胎的孕妇,多数子宫张力增高,影响子宫的血液供应,造成子宫、胎盘缺血缺氧,从而导致妊高征。

  3 有慢性高血压病、肾炎、糖尿病、营养不良性疾病(如低蛋白血症、严重贫血)的人和体型矮胖者,均易患此病。

  4 家族申有高血压病史,尤其是孕妇的母亲有妊高征病史者,较容易惠此病。

  根治之道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在治疗上除血压增高严重时,一般不主张使用降压药,但具体措施应根据患者情况确定。目前对于妊娠高血压还没有一个最合适的用药原则,一般可试用肼苯哒嗪、甲基多巴,以度钙拮抗药硝苯吡啶、尼莫地平等。

  妊娠高血压常出现明显水肿,因此有人使用利尿药降压。但利尿药不能减缓病情,反而会使血液进一步浓缩,血容量减少,加重水及电解质紊乱,故仅适用于脑水肿、肺水肿及全身严重水肿或改善血容量后的尿少患者。一般妊高征孕妇不宜采用,否则有可能引起病情恶化。

  总之,发生妊娠高血压后要请有经验的医生给予指导治疗,千万不要自行滥用药物,以免出现严重后果。

  终止妊娠指征

  (1)重度妊高征患者积极系统治疗24~72小时后.若病情控制不满意或病情恶化,应考虑终止妊娠。

  (2)孕期≥36周者,胎儿已成熟应考虑终止妊娠。

  (3)孕期<36周者,应作胎盘功能、胎儿成熟度、B超、胎心监护等检查,全面衡量病情对孕妇及胎儿的危害,凡病情对母儿任何一方造成严重威胁者,亦应考虑终止妊娠。

  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引产或手术产。过去妊高征除非有产科指征,一般不作剖宫产。近年来国内外一致认为重度妊高征患者可行剖宫手术。有的学者把剖宫产作为重度妊高征的急救措施。

  专家指导:

  妊娠20周以后出现高血压、浮肿、蛋白尿三大症状,医学上称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是孕妇所特有而又常见的疾病。严重时发展为抽搐、昏迷,心肾功能衰竭,甚至母婴死亡。

  妊高征的真正原因目前尚末阐明。它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小动脉痉挛,造成本身各器官组织缺血和缺氧。按病情程度分为三类。

  (1)轻度。在孕20周后血压开始升高达13/90mmHg 以上,或较原先血压超过30/15mmHg,亦可伴水肿,每周体重增加超过0.5公斤,尿有微量蛋白。

  (2)中度。血压继续升高,但不超过160/110mmHg,尿蛋白(十),或伴有水肿。

  (3)重度。血压高这160/100mmHg以上,尿蛋白(++)~(+++),水肿程度不一,患者出现头痛、眼花、恶心等自觉症状。

  母婴影响:

  [母体]中、重度妊高征,母亲可发生各种并发症,如肺水肿、胎盘早剥、弥漫性血凝血、肾衰、脑溢血,严重者可致产妇死亡。

  [胎儿]可引起胎儿宫内生长迟缓、早产、胎儿窘迫、死胎、死产、新生儿窒息和死亡。

  相关链接:

  妊高征生活调节法

  适当休息:是指劳逸结合,保证充分睡眠,防止疲劳,并不是指一定要卧床休息。

  体位调节:在休息和睡眠时尽量取左侧卧位,有利于维持正常的子宫胎盘血液循环,并具有利尿降低血压的良好效应。

  饮食调理:是最重要的防治措施。首先,注意限制热量摄入过多,防止吃得过多过饱,避免引起肥胖。其次,适当减少食盐摄入,吃得清淡一点.每日撮盐量约6~8克。再次,限制脂肪摄入,每日摄入量小于60克,以植物油为主,炒菜时最好不用动物油脂。除了上述“三限”外,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应当增加一些,例如蛋白质的摄入应高于平日,达80~100克左右,并且动物和植物蛋白各占1/2,即将豆类或豆制品与瘦肉、鱼虾等,等量搭配。而水果、蔬菜、牛奶等食品,最好天天都能满足机体需要。

  情绪稳定: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患者应保持乐观情绪,豁达开朗,不生闷气,不发脾气,不为小事斤斤计较。

(责任编辑:周奕桦)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