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论文:新生儿锁骨骨折产科因素分析及防治,论文

更新时间:2011-01-04 09:43:51

【关键词】新生儿锁骨骨折产伤新生儿锁骨骨折是分娩过程中常见的一种产伤,由于症状轻,预后良好,常被临床工作者忽略。我院2002年2月至2005年5月分娩的7130例新生儿中发生新生儿锁骨骨折19例,现就其产科因素以及防治分析报告如下。1.1一般资料本组产妇7130例,年龄22~37岁,孕周35~41w。顺产3931例,难产135例,剖宫产3064例,发生的锁骨骨折共19例。1.2孕妇骨盆与会阴情况及分娩方式本组病例孕妇骨盆外测量均在正常范围,分娩时均行会阴侧切。19例新生儿锁骨骨折,顺产中新生儿锁骨骨折12例,难产中新生儿锁骨骨折6例,剖宫产中新生儿锁骨骨折1例,其发生率分别为0.279%(12/3931),4.44%(6/135),0.003%(1/3064)。新生儿锁骨骨折总发生率为0.266%。1.3新生儿出生体重与Apgar评分及新生儿锁骨骨折发生情况本组病例19例新生儿中,体重在3145~3795g之间,其中3500克以上10例,占52.6%。新生儿Apgar评分1min评分为6~10分,5min评分为均10分。19例锁骨骨折中,前肩侧骨折16例,后肩侧骨折3例。无一例双肩骨折。后肩侧骨折2例发生在臀位难产,胎儿体重分别为3325g和3695g,因入院时宫口开全,行臀位牵引分娩,娩肩困难导致新生儿锁骨骨折,其中1例伴臂丛神经损伤。另1例发生在剖宫产,因为剖宫产术中先娩出后肩。1.4临床表现与治疗及预后新生儿锁骨骨折的患儿临床表现为哭闹、患侧上肢活动受限,患侧锁骨局部肿胀、淤血、骨擦音、拥抱反射消失。发现骨折时间最早在分娩时(产程中娩肩时听到骨折声)2例,其余17例均在24h内发现,所有病例均在新生儿常规锁骨触诊时发现,并经X线摄片确诊。患儿不完性骨折一般不需固定,或用三角巾悬吊患侧上肢。4例骨折断端错位新生儿采用“8”字绷带固定,护理上应减少患侧上肢活动,勿从腋下抱起患儿。所有病例均于1w后骨痂形成,与母亲同时出院,产后3wX线复查见骨折端大量骨痂生长,产后6w随访时已愈合。新生儿锁骨骨折是一种较常见的产伤,锁骨骨折发生部位与其解剖特点有关[3],锁骨位于胸部前上方,有2个生理弯曲,内半段向前突,外半段向后凸,略呈“S”状,内2/3较粗,中外1/3交界部相对较细,故此处易发生骨折。本组17例锁骨骨折发生于外1/3也证实了这一点。新生儿锁骨骨折的产科因素:本组资料有18例锁骨骨折系阴道分娩,显示新生儿锁骨骨折与分娩方式有密切关系。阴道难产骨折率高,且多发生在分娩过程中:母婴情况危重急于使胎儿娩出,当前肩未充分娩出时,过早地抬后肩,增加径线,容易造成前肩骨折;产程中因胎方位异常造成产程停滞,行产科干预,改变体位,或手转儿头,手转儿头后,有部分胎体未能完全转至与胎头方位一致,分娩机制异常,易造成锁骨骨折。另有报道称,胎儿未娩出时,胎体在宫内转位幅度过大,使胎肩在耻骨弓处受到挤压,亦可导致骨折[4]。从骨折发生侧,前肩多于后肩,更能说明锁骨骨折发生机制与胎肩娩出的接产方式是有关系的。随胎儿体重增加,骨折率随之增高,当胎儿过大,肩围过大,分娩较困难时,易发生肩难产而骨折[5]。本组6例锁骨骨折发生于阴道难产,2例后肩侧锁骨骨折发生于臀位难产。近几年来由于较好地开展了产前检查工作,胎位不正、巨大儿等难产因素在产前被严格检出并采用了较安全的剖宫产方式,难产发生率下降。本组1例剖宫产发生新生儿锁骨骨折且新生儿体重低于3500g,系因胎儿宫内窘迫急于娩出胎儿,术中操作不慎引起。新生儿锁骨骨折的诊断及治疗:常规锁骨触诊,可早期发现锁骨骨折,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X线可以明确诊断。新生儿锁骨骨折愈合能力强且快,一般2w后可以临床愈合,新生儿锁骨不完性骨折一般不需要外固定,只要局部制动和加强护理即可。对于骨折断端错位者,采用“8”字绷带固定是简单有效的方法。新生儿锁骨骨折的预防:正确估计产道、胎儿大小之间的关系,必要时选择剖宫产。重视对难产的处理:调节有效宫缩,手转儿头的同时,注意帮助胎体缓慢转位。同时,提高助产技术,认真系统地观察整个产程变化,掌握正确的分娩机转:胎肩娩出按正规操作规程,左手将胎儿颈部向下轻压,右手适当保护会阴,使前肩自耻骨弓下先娩出,继之再托胎颈向上,使后肩从会阴前缘缓慢娩出。剖百度中搜索:新生儿锁骨骨折产科因素分析及防治谷歌中搜索: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