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广西发现输入黑热病1例

更新时间:2011-01-06 18:54:35

广西发现输入黑热病1例推荐到首页 □ 《中国热带医学》2008年第01期1/3页123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南宁530028.

【关键词】黑热病;杜氏利什曼原虫

  1病例一般情况

患者,吕××,男,27岁,广西陆川县人。2007年11月1日在广州首次发病,出现发热、畏寒、出汗、头晕、咳嗽等症状,曾在当地某家医院就诊(诊断和治疗情况不详)。因病情反复,12月6日回到原籍的一家诊所输液治疗3d,12月9日到南宁就医,入住自治区人民医院诊治。

  2病原学检查

2007年12月10日,我们对医院送检的患者骨髓片采用吉氏染色,在油镜下检查发现有近圆形(图1)或卵圆形(图2)或长椭圆形(图3)的利什曼原虫利杜体,利杜体有的寄生在巨噬细胞内(图4),有的散在巨噬细胞外(图5)。利杜体细胞质呈淡蓝或淡红色,内有一个较大的核,近圆形,呈红色或紫色。核旁有一细小、杆状,着色较深,呈深紫色的动基体(图6)。鉴于广西未见过黑热病病例的报道,为慎重起见,将患者骨髓片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汪俊云教授复核,确认我们鉴定正确。

  3流行病学调查

患者2006年3月~2007年7月到甘肃省陇南地区文县石鸡坝乡沙渠村泰富金矿打工,在工地主要从事矿口抽水电闸开关送电,每天两人轮班。矿区工地无卫生设施,未配备专职或图1近圆形利杜体(×1000)图2卵圆形利杜体(×1000)图3长椭圆形利杜体(×1000)兼职卫生员,未开展黑热病预防工作。患者平常使用蚊帐,睡前常有工友和当地居民来住地一起看电视节目或聚餐。患者自述,当地有“黑热病”病人,他的一位工友曾患有类似他本人症状的病而离开了工地。2007年7月患者离开甘肃返回原籍陆川县,9月~12月再到广州三水某企业打工(从事铝块挤压工),因上述病情发作于12月6日返回原籍求医。

内脏利什曼病(黑热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的疾病。该病潜伏期大多为3~8个月,以不规划发热、贫血、鼻衄、齿龈出血等为主要症状,脾脏肿大为本病的特征之一[1]。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黑热病流行于长江以北16省、市、自治区的广大农村[2,3],目前仅有新疆、甘肃、四川、山西、陕西、内蒙古等6图4巨噬细胞内利杜体(×1000)图5巨噬细胞外利杜体(×1000)图6利杜体杆状动基体(×1000)省、自治区有新病例发生[4],近5年内每年新发的病例数约400例,90%以上的病例数分布在新疆、甘肃和四川3个省、自治区。白蛉是黑热病的传播媒介,我国已发现中华白蛉、长管白蛉、吴氏白蛉和亚历山大白岭等4种白蛉可传播黑热病[2,3,5],其中中华白蛉为黑热病的主要传播媒介。迄今为止,广西和广东两省(区)尚未见有本地传播黑热病病例的报道,亦未见有我国上述4种传播黑热病媒介的记录[2,3,5,6]。甘肃文县属黑热病流行区,人群存在大量利什曼原虫无症状感染者[7],患者在该地区务工长达15个月(期间仅2007年春节前3d至年初七在家过节),经历黑热病传播季节,有与白蛉接触的机会,尤其是患者有夜班、常与当地人聚集,人与白蛉接触和感染黑热病的机会增加,推测患者本次发病是在甘肃省文县务工期间感染的可能性大。  近3年来,我区有的医院报告“黑热病”病例,经我们复核3家医院送检的3例病人骨髓片均为组织胞浆菌[8]。导致误诊黑热病的原因:一是没有掌握利什曼原虫利杜体的形态特点,二是缺乏流行病学分析。因此,建议确诊黑热病病例应根据以下条件综合分析:①流行病学史:患者为黑热病流行区居民,或在黑热病流行季节曾进入流行区居住过的人员。②临床症状体征:长期不规则发热,盗汗,进行性脾脏肿大,肝脏轻度或中度肿大,白细胞减少,贫血或有鼻衄及齿龈出血等症状。③实验室依据:骨髓、脾或淋巴结穿刺物涂片找到利什曼原虫利杜体,或将穿刺物注入三恩氏(nnn)培养基内培养出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

【参考文献】1/3页123评论(0篇)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