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用中心静脉导管行持续胸腔积液引流的护理

更新时间:2011-01-12 14:37:10

  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是治疗胸腔积液的有效方法。2006年4月--2007年3月我科行中心静脉导管持续胸腔积液引流术46例,并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6年4月―2007年3月我科行中心静脉导管持续胸腔积液引流术46例,男28例,女18例;年龄18岁~82岁;大量胸腔积液(1000mL以上)30例,中等量胸腔积液(500mL~1000mL)16例;均为渗出液,其中血性积液26例。
  
  1.2材料一次性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包(广:东省南海百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一次性输血器1个,一次性引流袋1个,无菌敷贴1块。其他,如注:射器、2%利多卡因等。
  
  1.3方法根据B超定位,选择患侧腋后线第7肋~第9肋间或腋中线第6肋第7肋间为穿刺点。病人取坐位或半坐卧位,常规消毒皮肤,局部麻醉后左手固定穿刺点,右手持穿刺针垂直于胸壁缓慢进针,有落空感后,回抽见胸腔积液流出,左手固定穿刺针,右手缓慢送人导管丝10cm~12cm,顺导管丝置同等长度中心静脉导管后退出导管丝,将输血器上的胶管取下分别与中心静脉导管和引流袋相连接,形成一套封闭的引流系统。观察有液体流出,固定导管。
  
  2 结果
  
  本组46例均一次置管成功。引流过程中,6例导管堵塞,给予冲洗后引流通畅;2例引流管滑脱,未再行置管;1例置管后出现局部红肿,拔管后红肿消退。43例康复出院,3例死亡。
  
  3 护理
  
  3.1穿刺前护理首先进行心理护理,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病人的疑虑、恐惧心理,取得病人的配合。然后进行体位准备,根据病情取坐位或半坐卧位,暴露穿刺野,注意保暖,备好急救药品。第1次行穿刺或有胸膜反应的病人,术前需建立静脉通道,一旦出现严重的胸膜反应及时处理。
  
  3.2引流期间护理
  3.2.1导管护理加强巡视病房,保持导管通畅,防止滑脱、扭曲,另外,可在导管弯曲处垫纱布,以减少引流管角度,避免弯曲成死角而引流不畅。倾倒胸腔引流液时特别注意关闭管道,防止空气逸入胸腔。做好健康宣教,嘱病人离床活动时引流袋不可高于引流口,防止逆行感染,更换体位时,动作应缓慢,幅度不宜过大,发现导管异常立即处理。
  3.2.2引流液观察注意观察及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引流速度不超过50mL/min。若引流量减少,可先让病人更换体位,多倾向于胸腔积液多的一侧,同时检查导管是否脱落、折叠。
  3.2.3皮肤护理保持导管周围皮肤清洁干燥,插管24h后更换敷料1次,以后每周2次。在撕贴膜时应从导管暴露端撕开,避免导管脱出。局部出现红肿,应及时拔管。
  3.2.4引流的护理胸腔积液多为渗出液,渗出液蛋白含量较多,致胸腔积液黏稠,不易流出,易堵塞导管,可用生理盐水10mL加尿激酶1.0×105u~2.0×105U胸腔注入,每周2次,可保证引流通畅,因尿激酶能明显降低胸腔积液的黏稠度,阻断纤维蛋白间隔和粘连。而胸膜的原发或转移性病变及炎症可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胸腔积液多为血性,凝血纤维素膜易将管道堵塞。也可用生理盐水脉冲式注射冲洗将堵塞物冲出后,使引流通畅。
  
  4 讨论
  
  胸腔积液病人反复穿刺抽液,易导致气胸、脓胸及包裹性积液等并发症。结核性胸膜炎病人如胸腔积液引流不彻底,可引起胸膜粘连,严重可造成长期胸痛,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采用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胸腔积液具有以下优点:①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只行1次穿刺即可,不需反复穿刺,可减少病人的痛苦及住院时间。导管头部柔软光滑,组织相容性好,对局部刺激小,不易损伤肺组织,很少引起气胸、血气胸等并发症。引流形成密闭系统,可长期引流且不易引起感染。②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便于控制引流速度,最重要的是能在短时间将胸腔积液引流干净。还可以动态观察胸腔积液情况,随时留取标本送检,明确诊断。并可经导管胸腔内注入抗生素、激素及化疗药物等,增加治疗效果。③中心静脉导管质软有弹性,敷料固定不易脱落,病人改变体位或离床活动时不引起疼痛。避免因排液过快而引起头晕、出冷汗、胸闷、心悸等不适。导管易固定,改变体位不引起疼痛,携带方便,拔管简便,拔管后不需创口处理。临床应用时,应加强置管前后的护理,保护好穿刺点,保证引流通畅,防止导管脱落、堵塞,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转自网络  家庭护理上一篇文章:春季不忍宝宝过敏
下一篇文章:没有了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