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组织胞浆菌病误诊黑热病一例报告

更新时间:2011-01-06 18:54:53

组织胞浆菌病误诊黑热病一例报告推荐到首页 □ 《右江医学杂志》2008年第04期1/2页12作者单位:1.广西百色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百色 533000;2.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南宁 530021;3.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广西百色 533000

【关键词】组织胞浆菌病黑热病误诊

  1.病历介绍

  患者,男,32岁,司机。因不明原因反复发热20多天,于2006年3月2日到百色市人民医院治疗。入院体检:t39~41℃,p90次/min,r20次/min,bp100/60mmhg。病人神清,慢性病容,营养差,皮肤黏膜无黄疸、出血点及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见肿大,心脏正常,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许湿罗音,肝脾未触及,病理反射未引出。胸部ct平扫:两肺纹理增粗,左肺下叶及上叶后段可见斑片、斑点状高密度影,右上肺前段可见结节状高密度影,右中叶可见模糊影,显示左肺及右肺中叶炎症,左侧胸膜增厚。实验室检查:wbc1.9×109/l,l10.3×109/l,m0.1×109/l,rbc4.23×1012/l,hb125g/l,plt14×109/l,尿、大便常规检查、肝功能检查均正常。肥达氏反应(-),外斐反应(-)。骨髓涂片检查:骨髓增生活跃,粒细胞占58.8%,红细胞占23.2%,粒∶红为2.54∶1,组织细胞比例增高,以吞噬细胞为主,可见吞噬大量利杜氏体,未见疟原虫。初步诊断为:①黑热病;②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③肺炎伴右肺代偿性气肿。入院后第七天,患者病情恶化,全身衰竭,经抢救无效死亡。  2.病原体形态检查

  为明确病例的诊断,对患者生前的骨髓片进行了复查。在光镜下,骨髓片中可见圆形或卵圆形,单个散在或多个聚集或大量堆积在一起的类似利什曼原虫的病原体。病原体胞浆呈淡蓝色,一端较圆,另一端稍尖,圆的一端呈深蓝紫红色,形状如半月型的核,两端之间有一空白区,但无细小杆状动基体。外观病原体很像洋葱的横切面。骨髓象尚可见组织细胞和中性粒吞噬的病原体。从涂片所见的病原体特征,此例鉴定为荚膜组织胞浆菌,而不是利杜体。

  组织胞浆菌病与黑热病临床表现颇为相似,极易误诊[1~3]。鉴别诊断可从三个方面进行:①病原形态鉴别:骨髓片中组织胞浆孢子较利杜体稍大,形状多不规则,孢子一端圆,有染成紫红色的核;另一端尖,两端之间可见一空白区,无动基体。而利杜体胞质呈淡蓝色,内有一呈红色的核及紫红色细小杆状的动基体。本例病原体特征与组织胞浆菌相符。②流行病学依据:我国黑热病主要流行于长江以北及西北地区,云南、广东、广西都未见有黑热病的报道,亦未见有国内传播黑热病媒介中华白蛉、中华白蛉长管亚种、吴氏白蛉和亚历山大白蛉的记录[3]。本例发病前在昆明至南宁之间长途货运,否认到过甘肃、山东、河北等长江以北及西北地区,缺乏黑热病的流行病学支持依据。组织胞浆菌病,源于美洲和非洲。我国1955年广州第一次发现输入性病例,近年来云南、江苏、湖北、四川、浙江、福建、广西等地区报告有人体感染[1~3]。该菌通过呼吸道传播,感染该病菌的马、狗、猫、鼠、鸡及鸟类排出的粪便是重要传播源,患者长期出外,存在感染本菌的机会。③诊断性治疗:类似病例在不能明确诊断时,使用黑热病锑剂治疗无效,应考虑感染组织胞浆菌的可能性,给予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抗真菌类药物诊断性治疗,避免长期误诊而延误治疗。

【参考文献】  [1]杜稀恩,温顺妮,高世成,等.播散型组织胞浆菌误诊为黑热病的原因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1999,79(11):836-837.  [2]李霞,李杰,冯国琴,等.12例播散型组织浆细胞菌病源学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8):708-710.  [3]李锦辉.组织胞浆菌病误诊黑热病1例报告[j].中国热带医学,2005,5(2):308-309.

1/2页12评论(0篇)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