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室性期前收缩的定位诊断

更新时间:2012-11-26 00:44:56

  室性期前收缩的定位诊断如下:

  a 源自右心室:早搏的QRS主波在Ⅰ导联向上,Ⅲ导联向下,V1导联QRS波群主波向下,V5导联QRS主波向上,类似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

  b 源自左心室:期前收缩的QRS波群在Ⅰ导联向下,Ⅲ导联向上,V1导联QRS波群主波向上,V5导联QRS主波向下,类似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

  c 源自心底部:Ⅱ、Ⅲ、aVF导联QRS 波群主波向上。

  d 源自心尖部:Ⅱ、Ⅲ、aVF导联QRS波群主波向下,aVR导联QRS波群主波向上。

  e 源自左心室后壁:V1 V6导联期前的QRS波群主波向上。

  f 源自束支附近:早搏的QRS波群波形接近正常。

  Ⅰ度窦房阻滞的心电图特征:从理论上推断,Ⅰ度窦房传导阻滞是存在的,但由于目前的心电图描记器尚不能把微小的窦房结电位记录下来,因此,单纯存在Ⅰ度窦房传导阻滞在体表心电图上无法诊断。

  Ⅱ度窦房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征:

  ①Ⅱ度Ⅰ型(文氏型)窦房传导阻滞:

  A P-P间期逐渐缩短,最后出现长P-P间期,此后又逐渐缩短,周而复始。

  B 长P-P间期小于两个基本P-P间期之和。

  C 长P-P间期后的第一个P-P间期长于其前一个P-P间期。

  D 以上三条是典型文氏现象。临床上见到的大多属于非典型类。可表现为:(a)P-P间期逐渐缩短,但在P波脱漏前(即长P-P前)P-P不继续缩短,即不变或稍延长,然后才出现长P-P间期。(b)P-P间期逐渐缩短,但长P-P不一定小于两个P-P之和。造成不典型文氏现象的原因有窦性心律不齐、期前收缩等。

  ②Ⅱ度Ⅱ型窦房传导阻滞心电图特征:

  A 传导比例规则:可呈3∶2 ;4∶3;5∶4等传导比例,且保持不变。亦可呈2∶1或3∶1程度较高的阻滞。当传导阻滞比达 3∶1 ~5∶1时,可称为高度窦房传导阻滞。此时心室率极为缓慢。

  B 传导比例不规则:在一系列规则窦性P-P间期中,突然出现一个P-QRS-T的长P-P间期,此间期恰是短P-P 间期整数倍数。可间歇出现或存在时间较长。

  Ⅲ度(完全性)窦房传导阻滞心电图特征:

  当窦房结的激动全部不能传导到达心房时,心电图上窦性P波完全消失,故无法与持续性窦性停搏相鉴别。但如存在房性逸搏及房性逸搏性心律则有助于窦房传导阻滞的诊断。因为在窦性停搏时房内激动点常同时受到抑制。

  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传导延迟)的心电图如下:

  ①P-R间期 0.21秒(成人)或0.18秒(小儿)。②P R间期超过相应心率的P-R间期最高值③P-R间期虽未超过0.20秒,但与以往心电图比较,在心率相似时P-R间期相差>0.03~0.04秒时。

  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亦称文氏现象或莫氏Ⅰ型)心电图特征:

  A P-R间期逐渐由短变长,而R-P间期则逐渐缩短,直到QRS波群脱漏,出现长R-R间歇,如此周而复始。

  B 长R-R间歇后的R-R间期比其前R-R间期为长。

  C 长R-R间歇小于任何短R-R间歇的两倍。

  D 基本节律一般为窦性,亦可是房性心律,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或颤动。

  E 上述是典型表现。但在合并心律不齐、隐匿性传导、超常传导等情况时,上述表现不典型,称非典型性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主要表现有:a P-R间期逐渐延长,但R-R 间期不进行性缩短;b 应该脱漏的心动反能下传;c 连续出现二次QRS波群脱漏;D 文氏周期的第一心动P-R间期不缩短。临床上以典型性文氏现象为多见。

  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莫氏Ⅱ型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如下:

  A P-P间期规则,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跟随,房室传导比例多呈2∶1或3∶1,亦可呈3∶2或4∶3,偶有5∶4、6∶5或7∶6的。亦可仅偶尔发生。

  B P-R间期固定,可正常或延长。

  C 可以出现室相性窦性心律不齐,即包含QRS波群的P-P间期较不包含QRS波群的P-P间期为短。

  D QRS时限多数正常,亦可增宽。

  E 基本节律多数是窦性,亦可以是房性心律、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及颤动等异位心律。

  F 在心房颤动时如心率较慢,R-R间歇长达1.6秒或以上时可考虑为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G 一般将3∶1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称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H 如绝大多数的P波未下传心室,仅偶有心室夺获的称为几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的心电图如下:

  ①心房及心室的激动各自规律出现,彼此无关。心房率快于心室率。心房一般由窦房结控制,亦可由室上性异位节律控制,如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等。

  ②心电图上无固定或规律的P-R间期关系。

  ③心室一般由房室交界自律点发出的激动控制,亦可由心室内的激动点控制。前者QRS波群正常,频率40~60次/分;后者QRS波群宽大,频率40次/分以下。R-R可规则,如伴有多个起搏点、早搏、传出阻滞时,R-R可不齐及形态不全相同。

  持续性房室交界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①呈一系列快速整齐的室上性搏动,频率约150~200次/分,节律绝对整齐。

  ②房室交界性逆行P`波可有:A 房室交界性逆行P`波出现在QRS波群之前,P-R间期<0.12秒。B QRS波群前后无P`波,P`波融合于QRS波群之中,此时只要QRS波群呈室上性型即可诊断。C 逆行性P`波出现于QRS波群之后,常在ST段上,R`-P`间期<0.12秒,这一类型较常见。D 发生房室分离,表现为逆行P`波控制心房,室性异位起搏点控制心室或窦性P波控制心房,结性起搏点控制心室。

  ③QRS波群一般正常,若伴有室内差异性传导则QRS波群表现为畸形宽大。

  ④发作期间不受心外因素的影响,如兴奋运动、或休息均不能使心率加快或逐渐减慢。

  短暂性房室交界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①具有房室交界性早搏的心电图特征,并且连续出现三次或三次以上,具有突然发作及终止,发作终止后有一类代偿间歇的特点。

  ②在同一心电图描记中常有单个早搏存在。

  ③发作时的频率一般在100 ~150次/分之间,R-R间期常不很规则。

  双重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①心房由心房内节律点控制,从而在图形上出现房性P波,亦可由房室交界上部的节律点控制,表现为出现一系列逆行性P`波。

  ②心室由房室交界节律点或心房节律点传下控制,QRS波群形态呈室上性型。

  ③表现的类型:

  A 房一结双重性心动过速,一般是房内节律点控制心房,房室交界性节律点控制心室,两者发生分离。亦可以表现为一种心动过速终止后另一种心动过速才发作。

  B 结一结双重性心动过速,发作表现为房室交界区内有两个节律点,一个控制心房产生逆行性P`波,另一个控制心室产生室上性QRS波群,两者发生分离,亦有一种心动过速发作终止后另一种心动过速才发作,但此种情况极少见。

  ④两个节律点的频率是不相同的,但均在150~250次/分之间。

  心房扑动心电图特征:

  ①正常的窦性P波消失。

  ②出现心房扑动波( 称F波)具有以下特征:

  A 频率250~350 次/分之间,小儿多在300次/分以上。多数高于房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的频率,但亦有更慢或更快的。如慢于200次/分或高于400次/分。

  B F波的形态呈锯齿状,升支较陡,F-F间密切衔接,F-F间无等电位线。波峰可圆钝或尖锐,可宽大或较小。F波在Ⅱ、Ⅲ、aVF及V1、V3R、V2导联中较为明显。

  C F波形态、间距及振幅均齐一致,但由于常与QRS-T波重叠而显得不完全一致。

  D 伴有传出阻滞时,长F-F与短F-F有倍数关系。在不纯型的心房扑动F-F也常不规则。

  ③F-R基本一致。在伴有房室分离时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F-R不一致。

  心房扑动的心室表现:

  A 心室率快而整齐,此时房室传导比例呈2∶1,F-R固定,心室率多在150次/分左右。

  B 在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或有旁道传导患者偶见有1∶1房室传导。

  C 心室率缓慢而整齐,此时房室传导呈3∶1,4∶1或5∶1。4∶1传导以上多表明合并房室传导障碍。

  D 心室率不规则,多见于伴有隐匿性传导时,此时F-R呈2∶1~5∶1不等。

  E QRS波群形态多呈正常形态。

  F 心房扑动存在时间不长,多数为房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或恢复窦性心律的一种过度型心律失常。但个别可持续存在半月。有些呈短暂性发作。

  心房颤动心电图特征:

  ①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不同的f波,以V1、Ⅱ、Ⅲ、aVF导联为明显。f波的振幅多在0.1~0.5毫伏之间,远较F波为小,通常把大于0.1毫伏者称粗颤,把小于0.1毫伏者称细颤。

  ②心房频率在350~600次/分之间,f波越纤细频率越快,f波粗大则频率较慢。故可以低于350次/分或高于600次/分。f波之间无等电位线。

  ③P-P间期绝对不齐,在f波不显或由于心室率过快f波观察不清时,可结合P波消失而作出此诊断。

  ④心室率依心室率的快慢一般把心房颤动分为三种类型:慢速型为心室率≤100次/分,一般在60~100次/分之间。快速型为心室率在100~180次/分之间。特快型为心室率在180次/分以上。

  ⑤QRS波群形态多数正常。但如合并室内传导阻滞则呈相应的改变。

  ⑥心房颤动多数持续存在,称持续性或称慢性心房颤动,亦可短暂发作。

  ⑦如同时伴有F波,则称之为不纯性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颤动。

  心室扑动心电图特征:

  ①心室波明显增宽,呈规律连续大幅度“正弦曲线”波形,QRS-T不能区别。

  ②F-F间无等电位线。

  ③频率在150 ~250次/分之间。

  ④常与心室颤动相互转变。

  心室颤动心电图特征:

  ①QRS-T波消失,呈大小不等,形态不同的心室颤动波,常由室扑转变而来,波幅>0.5毫伏称粗波型心室颤动,<0.5毫伏称细波型心室颤动。

  ②f-f之间无等电位线。

  ③频率在250次/分以上。频率>100次/分者称快速型心室颤动,频率<100次/分者称慢速型心室颤动。

  ④如夹有心室扑动波则称之为不纯性心室颤动。

  持续性房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心电图:

  ①P波快速出现,心房率在160~280次/分之间,个别慢的有150次/分,一般当频率达180次/分时可确定诊断。P`-P`绝对均齐。

  ②P`波形态与窦性P波有明显差别,P`波可呈直立,双相或呈逆行型。

  ③如果每个P`波后均有QRS波群跟随,称1∶1房室传导。房率与室率一致。

  ④如果每2个P`波仅有一个能下传,称2∶1房室传导。室率是房率的一半。

  ⑤如果出现P`-R间期逐渐延长,最后出现P波后无QRS波群跟随,周而复始现象,称伴文氏型传导。

  ⑥如P`波与QRS波群无固定关系,表示存在房室分离。

  ⑦P`波后有QRS波群跟随者,P`-R间期>0.12秒。

  ⑧QRS波群多数呈室上性型,如伴室内差异性传导,QRS波群增宽畸形。

  ⑨如能记录到终止发作的图形,可见一个较长的类代偿间歇。

  短暂性房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心电图:

  ①具有房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特征,并且连续出现三次或三次以上,突然发作及终止,发作终止后常有一类代偿间歇。

  ②在同一份图上常有单个房性早搏存在。

  ③发作的频率一般在100次/分左右,P`-P`常不绝对规则。往往起始频率较慢,而在 5~6心动周期后才趋于稳定。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