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节日饮食5原则

更新时间:2010-09-23 02:58:47

专家提醒您,不论是节日期间,还是日常生活中,宝宝的饮食都应注意料学,需要遵守饮食的5个原则。

  原则1 荤素搭配
  
  如果一味只吃大鱼大肉,宝宝就会得病,这是因为鸡鸭鱼肉等肉食属酸性食物,吃多了会造成人体酸碱失调,免疫力降低,导致患病。因此,节假日更要讲究荤素搭配,蔬菜是碱性食物,一定要得到数量和质量上的保证,这样既能保持酸碱平衡又能使宝宝获得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同时也使“吃”成为节日中的一种乐趣。因此,最好每餐都能做到荤素搭配,干稀搭配,生熟搭酉己,有一些能生吃的蔬菜尽可能生吃,这样营养损失最小。
  如果宝宝不喜欢蔬菜,可以把各种蔬菜做成一些可爱的卡通造型,在蔬菜中滴入宝宝喜欢的酸乳酪、番茄酱、色拉酱等调味品,或者给宝宝不熟悉的食物起些可笑或奇特的名字,将不同蔬菜切成各种形状,以引起宝宝的注意力和食欲。帮助宝宝吃蔬菜要有耐心,哪怕宝宝只吃了一点点平时不喜欢吃的蔬菜,也要开心地表扬他。得到鼓励,宝宝会变得更听话,更爱吃的。
  
  原则2 定时定量
  
  定时定量是宝宝合理营养行为的最主要内容之一,也是节日期间宝宝饮食最需注意的。
  你应当掌握宝宝营养行为的黄金规则,即你负责喂什么、什么时候喂、在哪里喂,宝宝负责吃多少、是否吃饱。相信宝宝会根据自身的身心状况来调控所需的食量,饥饿时,在愉快的氛围中提供足够的食物;满足时,应及时停止喂食。
  节假日会使宝宝对身边的每件事情都产生巨大的注意力,因此,他对食物的兴趣可能会一落千丈,没有时间吃饭。这时,如果你期望他会长时间地坐下来吃饭,他会反抗到底。你所能做的就是提供固定的就餐时间和地点,准备好健康、开胃的食物,以后的事情就由宝宝自己来决定是否要吃以及吃多少。一句话,尽量少让宝宝吃零食,这样他才会有进餐的欲望。
  
  原则3 零食勿多
  
  零食是宝宝饮食中重要的一环。除了早中晚三餐外,其余均为零食。吃零食的目的是为了在宝宝两餐之间增加一点营养,但节日期间可供选择的零食太多,许多妈妈掌握不好,导致宝宝吃饭时不吃、少吃,饭后不久却零食不断,本末倒置。因此,节日期间一定要控制好宝宝的手跟嘴,千万不能让宝宝吃多了零食。
  为宝宝选择零食时,应注意科学性和营养的均衡性。
  
  备选零食:
  季节性蔬菜、水果、牛奶、蛋、豆浆、豆类、面包、马铃薯、红薯以及植物的坚果(包括瓜子、花生、核桃等)。其实,即使几片橘子、一个冰淇淋球果也可作为零食。
  
  不适合的零食包括:
  含有过多油脂、糖或盐的食物, 如炸薯条、洋芋片、炸鸡、奶昔、糖果、巧克力、夹心饼干、汽水和可乐等。
  
  原则4 饮料不可尽情喝
  
  果汁、碳酸饮料等软饮料属酸性,含有蔗糖或其他糖类,喝太多会影响宝宝食欲,还会增加患龋齿的危险,引起肥胖。如果饮用大量果汁或果汁饮料,可能会引起宝宝胀气、腹泻。因此,专家建议宝宝每日饮用的果汁不可超过150毫升。
  含酒精的饮料会影响宝宝生长发育,抑制大脑的兴奋性,减弱记忆力、注意力和理解能力;含咖啡因饮料因有利尿作用,会造成体液的丢失,经常饮用含咖啡因饮料还可能引起心悸和心律不齐,因此均不适宜宝宝选用。
  对宝宝来说,白开水是最好的天然饮料。白开水进入人体后可以立即发挥新陈代谢作用,调节体温、输送养分,尤其是煮沸后自然冷却的凉开水最容易透过细胞膜,促进新陈代谢,增进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各种矿泉水、纯净水、蒸馏水受广告宣传的影n向,其实并不那么神奇。
  
  原则5 注意食物安全
  
  1选择任何食物首先应注意清洁、卫生,不要选择过期、变质的食品。
  2不宜食用油炸、太咸或腌制的食物。
  3不要催促宝宝快速进餐,应教育宝宝细嚼慢咽,不能边吃东西边说话。太小太硬的食物,如硬坚果或爆米花、有核的水果或太小片的蔬果等都容易造成宝宝噎住,应在家人的监护下进食。
  4让宝宝坐在餐桌上进餐,不可边吃边玩,尤其不要在跑动中进食,进餐前后也不宜做激烈运动。
  5宝宝在吃饭时常常不顾冷热地进食,因此你要亲自检测一下食物的温度,看食物是否过热,不然的话就有可能烫伤宝宝的嘴。
  6宝宝不肯吃饭时,不可强迫,应多加鼓励,营造一个良好的餐桌氛围。

(实习编辑:王瑞) 

.hzh {display: none; }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